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_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 1908~1970 ) ,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梅、布格塔尔。他们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研究外显行为,把有人性的人类降低到了动物和计算机的水平,也反对古典精神分析那种探蕴的研究,自称为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心理学“第三阵营”。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这种流派对心理治疗、教学改革、管理训练等有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_人本主义心理学 -概述

产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梅、布格塔尔。他们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研究外显行为,也反对古典精神分析那种探蕴的研究,自称为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心理学“第三阵营”。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_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2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人格自我实现论

(一)需要层次


马斯洛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1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1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2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二)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
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
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体验的时时常新
8、社会感情
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10、民主的性格结构
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3、创造力
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三)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三 教育心理学思想
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1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1种和睦的气氛下,在1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
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_人本主义心理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2751/248223781346.html

更多阅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七层次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Harold Maslow 1908.4-1970.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犹太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1954年出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诺5个层次的需求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他是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知。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

马洛斯的五种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ppt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他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

美国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他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

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论 马斯洛的五大需求

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他第一个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依次向高级层次推进,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和归属的需求→受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去世后,他的学

声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_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网友你女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