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篱笆楼 撒拉族“古篱笆楼”的历史和未来

  2007年5月,省文化厅公布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撒拉族古篱笆楼编造技艺”名列其中。这种古篱笆楼编造技艺,融合了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的建筑文化,是当时的居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石土资源,集结多民族建筑文化艺术,修建的撒拉族特有的民居,整体建造布局多样,门窗装修制作别趣,楼体二层檐石、扶栏、大门楣檐都有精美雕刻。堪称循化地区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历史:研究价值很高

  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是木石土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树条笆桩编制而成,故得名篱笆楼,目前遗存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篱笆楼,全面完整地包涵了其历史建筑艺术形体。

  从元代起便广泛建造的撒拉族古篱笆楼制作简便,除木工技艺外,取材简单。古篱笆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等,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篱笆木楼的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可减轻楼体重量,同时,墙体中间为空,冬暖夏凉、透气性强。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撒拉族篱笆楼 撒拉族“古篱笆楼”的历史和未来

  循化县文化局局长何永忠说:“撒拉族古篱笆楼是孟达地区的撒拉族人民在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加时修建的,对研究撒拉族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可贵的民俗学、建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未来: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这些古建筑。200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国教研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对孟达村4处古民居进行了调查、测绘,提取了保护研究资料。

    目前,在循化县现存的14座古篱笆楼中,有4处明清年间的建筑被列入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国家还将1处清代建筑的撒拉族古民居楼,搬迁至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实行复修保护。10月22日,省文化厅将古篱笆楼的相关文本资料补充、完善后,已将之补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2751/733763545157.html

更多阅读

吴永文:十年雕刻还原“哇家玉溪高古楼”

[ 玉溪网发布时间:2014-11-10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点击:152 ]面对自己即将完工的“微型高古楼”,吴永文倍感欣慰。他希望自己的“微型高古楼”能被国家、单位或个人收藏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玉溪真正的高古楼。“微型高古楼”的雕刻很

步非烟华音流韶之海之妖 步非烟华音流韶系列

第一章、青鸾衔花上春山 2第二章、春在昆仑第几泉 6第三章、海上仙人遥相语 13第四章、十二层楼载古船 19第五章、船中佳客颜如玉 25第六章、雪肤红画耀幽烛 33第七章、同舟王子美少年 39第八章、漫垂紫袖结芳菊 45第九章、魔弦妖弓

广东最美的街区---珠玑古巷 (绝品收藏 韶关南雄珠玑古巷

广东最美的街区---珠玑古巷广东韶关南雄市北9公里处的珠玑古巷,不仅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也是大多数珠三角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的祖居地,自古以来还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汇聚之地,全长1500多米的小巷,路面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

撒拉族服饰 白布汗褡青夹夹,大襟花衣服短坎肩 撒拉族饮食

撒拉族早期的文化与生活仍较多地保留着中亚、伊斯兰和畜牧文化的特点。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循化、化隆县和甘肃积石山大河家一带,聚居地比较集中,因而其服饰也相对统一。在色彩上男子以白、黑色为主,忌讳红、黄色及花色繁缛的服饰;妇女

江南古镇太仓沙溪名人故居--陆京士故居 太仓沙溪古镇特产

江南古镇太仓沙溪名人故居--陆京士故居沙溪始建于元末,当时,市镇繁荣,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大批商人应运而生,临水建筑拔地而起,“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莲蕊楼”等古宅名居,充满

声明:《撒拉族篱笆楼 撒拉族“古篱笆楼”的历史和未来》为网友酒伴清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