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与动物园西北门相对,现在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
本世纪初,真觉寺毁于火灾,唯有塔幸存。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塔。国内现存的只有北京碧云寺金刚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云南妙堪寺兰若塔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了,但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还要属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了。
金刚宝座——建成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塔身遍饰宗教题材的精美雕刻,造型古朴优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
雕刻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塔前有两棵与塔同龄的白果树幸兔于难,至今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形成了银杏映五塔的绝妙风景
佛教信奉者取白果树高大健壮果实洁白叶子不受虫害以示佛法弘传佛门清静不受外侵之一,故在寺院多有种植
真觉寺金刚塔宝座是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塔座上雕刻有精美的梵文,内容十分丰富,共有五方坐像1561尊,
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鸟、象、马等造型
石刻像造型精美,形态各异
以金刚塔为中心,在其东、西设有八个石刻陈列区:既位于金刚塔西南部的《陵墓内的石刻》,西北角的《寺观碑刻》,
镶嵌在西面碑廊内的《墓志陈列区》,东北角的《耶稣会士碑》,东面的《祠墓碑刻》,东南部的《综合碑刻》,
镶嵌在东面的碑廊内的《会馆碑刻》及《石刻法帖》
祠墓碑刻——位于金刚塔的东面。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
五塔寺与重阳节的渊源要追溯到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从西域来京,明成祖朱棣与其谈经论法很投机,便封其为大国师,
并赐地为之建寺,既真觉寺(五塔寺),因五塔寺前临长河背依西山,成为当时京城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耶稣会士碑——位于金刚塔东北角,此区域陈列的墓碑原位于北京海淀区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后由正福寺拆迁,移送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收藏。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曾于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同时把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并将中国文化带回了欧洲
此区域共展出耶稣传教士墓碑36通,其中像蒋友仁、张诚、白晋等很知名的来华传教士墓碑也陈列在此。
宝塔内有44级台阶,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塔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栏围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遍天下,这种“佛足”雕刻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
去年冬天也曾去过一次,通往宝座顶的小门紧闭,看来是不向游人开放
位于金刚塔西南部的《陵墓内的石刻》区,包括清康熙年间的石享堂,明代地宫的石椅及陵墓地面上的石像生等
石享堂——清康熙九年(1670年),和顺肃亲王三子显亲王的富寿陵园享殿内的石享堂,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
石仿木结构建筑,工艺高超,雕镂精湛,极为精美。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北侧的两层建筑为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

捧盾石人——东汉,青石材质,双手拱于胸前,持长方形素面盾牌。这种石人在汉代画像石和陵墓装饰中常见。
北京丰台区永定河河床出土。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汉白玉石虎——金代,带“官”字款。出土于北京海淀区田村。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翼兽——北京地区仅此一件,是北京地区唐代石雕作品中的瑰宝。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秦君神道石柱——北京地区现存时代最早(东汉永元十七年)的石刻文物,也是国内发现东汉时期神道石柱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对。
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汉白玉角狮——元代,共四件,造型上吸取了外来风格,为元代住宅月台上的狮形角石。
北京明代城墙下居住遗址出土元代石雕精品,雕刻精细神态逼真。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筹建于1982年,1987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这里荟萃了北京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堪称北京碑林
石翁仲——镇墓石刻,其中两件为元代武石翁仲(石像生)。
元代(1271-1368)。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北京海洋馆工地。文物体量巨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细,等级较高,但墓主失考。
中间一尊为元代文石翁仲。二武一文,失配。共三件
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北京海洋馆工地。文物体量巨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细,等级较高,但墓主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