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睡着也能养生:跟着古人一起学睡觉

我们每天都在讲健康和养生,我们醒着是在养生,睡着时难道就不养生了吗?小龙女的武功很厉害,是因为她睡在绳子上,这样连睡觉也是在练功,很多养生经典在传承的时候被我们遗失了,现在我们需要捡起来,古人睡觉就很讲究姿势,入眠时间和起床时间也是有根据的。

亥时入眠五更起最养生

秦汉时期,人们就很重视睡觉。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

那么,古人晚上几点上床睡觉?笼统说来是八个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具体说来,则是“人定”之时,也就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点至23点。人定,又称定昏、夤夜,意思是夜已深了,人们应停止活动安歇睡觉了。

古人认为,上床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的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中即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

对于起床时间,古人则崇尚“早起”。据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保持着良好的睡眠习惯,“深夜就寝,五鼓而起”。需要上早朝的臣僚们起床时间更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这可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作为一位会睡觉的高人,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曾与同为文人的李廌聊过睡觉之妙。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下这番高论,题为“东坡言寝寐得三昧”。

苏东坡睡觉有个怪癖,哪怕床有一点不稳,他都睡不着,一定要安排稳当。正式开始睡觉时则“瞑目听息”,“不可少有蠕动”,他说这样做是“务在定心胜之”。

不过,苏东坡虽然也每天“五更初起”,但并不是立即投入工作和学习,而是梳头洗脸一番,穿戴整齐后,再找一张干净的榻闭眼躺一会儿,称作“假寐”。对于这样的回笼觉,苏东坡深得其妙,称“数刻之味,其美无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卧如弓”睡眠质量高

华山上睡仙陈抟的雕像正是“睡如弓”呢。

从古人所留的笔记来看,宋代人是最会睡觉的,还“睡”出了不少理论,这或许与北宋的时局有关。宋代在睡觉上比苏东坡还要讲究的,是一个叫陈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人称“陈抟老祖”。关于陈抟的“善睡”,据《宋史·陈抟传》记载,竟然“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意思是陈抟一觉能睡一百多天。

陈抟不仅讲究“睡品”,还睡出了境界。他早年“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宋太宗赵光义久闻其名,曾派人到其隐居地华山,请其出山。据传,宋太宗给陈抟作诗称:“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可陈抟回应:“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睡着也能养生:跟着古人一起学睡觉

其实,陈抟已不是单纯的睡觉,而是把睡觉当成了一种修身和养生手段——“导养及还丹之事”,他也因此活了118岁。

人类睡觉的姿势主要有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哪种好?古人有个7字评价:“侧龙卧虎仰瘫尸”。为何古人认为侧卧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是这样说的:“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这个观点也为中国道家所崇尚,《道藏·混元经》持有类似的观点:“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

托名陈抟的《希夷安睡诀》还具体记述了这样一种侧卧之法:“左侧卧,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按照这种睡法,身体恰呈半月状,正好是“卧如弓”。这种睡法被古人视为“睡方”,有诗即称:“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再进一步说,身体侧向哪个方向也有讲究。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有人甚至称这是“吉祥睡”。现代医学也证明这是科学、合理的,因为从生理解剖位置来看,这种睡法心脏位置会向右,肝脏则位于右胁部,胃肠的开口全在右侧,有助于减轻心脏压力。“吉祥睡”尤其适合老年人,清代曹廷栋在《老老恒言》“安寝”条即称:“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头东脚西”睡眠效果最好?

在寻找到最佳睡姿的同时,古人还在睡觉的朝向上进行了探索。不过,到底头朝哪睡比较好,并没有最佳睡姿选择上那么统一。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睡觉朝向应因时而变,以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为代表,他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意思是,春夏两季,睡觉时宜头朝东,脚朝西;秋冬两季刚好相反,宜头朝西、脚向东。

具体调换方向的时间点,宜以“立春”和“立秋”两个节气为起始。宋人蒲虔贯《保生要录》中是这样说的:“凡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

这种“东西向”睡觉观念,在中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甚至对建筑的内部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在秦汉以后,不论是帝王宫殿还是坊间民居,房间摆床多是东西向。

总的说来,古人在睡觉朝向的选择上,以东为上,西次之,南亦可。只有“北卧”,即头朝北,脚向南,是最不欢迎的,甚至是一种忌讳。《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称,“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条也说,“首勿北卧,谓避地气。”古代养生家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事实上,这一观点也是受到孔子言论的影响,《孔子家语·问礼》中称“生者南向,死者北首”。

结语:睡对了姿势,不仅有助于睡眠,也可以强健身体,我们周末不上班的时候往往喜欢睡懒觉,古人五更起我们是比不了,不妨试着保持六点半起床,即使休息也这个点起床,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比以前好了,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早晨起床就不会那么困了,而且能够保持一天的精神状态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3251/782582146993.html

更多阅读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关于养生的名言大全(2)

关于养生的名言大全:  16、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不要走黑道,否则会挨刀。  17、练出一点汗,小病看不见,干净一身轻,不净生百玻。  18、保持“三乐”心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19、释放心襟,开阔胸怀,主动交际,缓解压力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头部有许多重要穴位,梳头能有效刺激诸多经穴,促进血液循环、坚固发根、疏通经络。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梳头这个动作。怎么梳头最养生?  宋代苏东坡曾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秋季古人“睡眠养生法”

  这首以睡眠为主题的诗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它阐明了睡眠对人的重要性:好的睡眠比一副仙方还有效。以下就针对秋季如何睡得好、睡得科学作简单介绍。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寐指入睡,寤指醒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古人饭后如何养生

   我们常听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像这类古人总结的养生经验还有哪些呢?请和爱华小编一起看下吧,古人饭后如何养生。  饭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深秋经典养生时蔬

  红薯暖胃益肺:  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具有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  秋后萝卜赛人参:  萝卜含有较

声明:《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睡着也能养生:跟着古人一起学睡觉》为网友简单也极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