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被染红,成为共产主义视觉系统最普遍的符号,其实源自一次意外。
文/刘大可
没有哪个符号比红色五角星更具政治意味——红底黄色、红底白色、纯红色的五角星,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旗、国徽的鲜明印迹。现实中,红星更是重要的感召符号,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叛者,往往也认可红星作自己的象征。
正是它如此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以至于少数国家根本禁止红星在公共场合出现。如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等。
现在,红星已从所有欧洲国家国旗中消失,国徽中,除了白俄罗斯和极少被国际承认的,亲俄罗斯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也都不再有红色五角星符形。
然而,它仍然具有强大的政治、文化感召力,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自然仍将其作为国旗、国徽重要标志,切·格瓦拉的五星帽等象征物也在文化领域广泛传播。
为什么是红色五角星成为共产主义视觉系统的关键象征?它是怎样一步步影响到全世界的?
其实,这或许源于一次意外。
【意外的染红】
1917年列宁发动了推翻俄国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建立了全新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治符号,不过,最初这个符号系统中并没有五角星。
它最大的特色是抛弃了俄国的象征物双头鹰——俄罗斯帝国的“沙皇”(俄语:Czar),法理上源自罗马皇帝的头衔“凯撒”(拉丁语:Caesar),其皇权标志也来自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
敦煌残卷《占云气书》中的北天极星图,可见中国的星星习惯上不画光芒
于是,金星的五角星轨迹没有被古代中国人重视,五角星也没有获得天文学上的位置。这不同于西方五角星符形的天文学起源(参见大象公会《五角星:从维纳斯到后脚跟》)
中国古代,五角星唯一显著的用途是标记五行相克,但并不像新柏拉图主义那样将其提取成一个单独的符号广泛应用。
中华民国国旗1928年启用
什么时候五角星符形才开始成为重要的标识符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更像苏联红军一样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这是五角星符号进入中国的重要开端。

1974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曾风靡一时,或许是为了美观,片中潘冬子头顶的是金属五角星,实际上当时红军的五角星是布制的
与多数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一样,通过政治运动、宣传,中国成功地将五角星这一外来符号纳入了国家认同。
但是,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五角星符形在全球推广的唯一力量——事实上它的推广,只是使五角星符的运用更多地集中于政治领域。
美国的崛起,才令五角星从一个宗教和贵族的符号变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符号。它的影响力贯穿方方面面,国旗、明星、评级……无不带有美国印迹。
请关注五角星系列第三篇《五角星之美国的崛起》
版权声明
大象公会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大象公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