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有个机场叫成田机场,它因很多情侣旅行结束后在这里分手而出名,谓之“成田分手”;
东京还有个机场叫羽田机场,最近因为一个刷厕所刷了23年的清洁工,跟着刷爆朋友圈。这是为什么?
去过东京羽田机场的人,大概都会对它印象深刻,因为它是这么的干净、舒适,够你待上一整天。
这座老机场已经85岁了,但干净整洁,看不出丝毫时光的痕迹。
在世界最繁忙机场排行榜上,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排第5位。
就是这样一座迎来送往、客如流水的机场,在2013年、2014年和2016年,都被评选为“世界最干净机场”。
它能有此殊荣,都要归功于一位沈阳大妈——新津春子。
◆ ◆
遗孤二代,她无奈去做清洁工
◆ ◆ ◆ ◆ ◆
她是“日本第一清洁达人”,全日本大厦清洁技能大赛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但正如张爱玲所说,人生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新津春子的体面生活来的并不容易。
1970年,她出生在沈阳,被起名郭春艳。
父亲是二战后日本遗留在中国的战争孤儿,原姓田中,由于收留父亲的养父姓郭,父亲也姓了郭。
17岁那年,新津随家人来到日本,恢复田中姓,取名春子,新津是她婚后随夫姓。
与大部分归国孤儿家庭一样,语言不通、技能缺乏,新津一家生活自然困苦。
而新津春子要承受的,还有中日混血这个微妙甚至尴尬的身份:在中国,她是日本人;在日本,她是中国人。
小学时代,新津曾因父亲是日本人而被同年级的学生扔石头;在日本,遇上物品遗失的情况,她便首当其冲成为怀疑的对象,被质问“是你干的吧?”。
在哪里都被视作外人,没有归属感的寂寞,及其带来的冷酷外部环境,艰辛可想而知。
高中毕业之后,新津就开始帮忙养家。
语言不通的状况下,可以选择的职业种类十分有限。新津春子最终选择了不需要过多日语,靠体力劳动即可体现工作品质的职业------保洁员。
经过几份工作周转,1993年新津进入日本机场管理公司“日本空港科技株式会社”,在羽田机场当清扫工。
一干就是二十一年!

成为羽田机场“背后的功臣”。
◆ ◆
二十年如一日,
她把机场当做自家来打扫
◆ ◆ ◆ ◆ ◆
1997年,新津27岁,她参加了“清扫技能锦标赛”。
8月从东京预选胜出,10月再参加全国大会并一举夺冠。新津成为该竞赛记录里最年轻的冠军、日本第一清扫工。
但对新津春子而言,在全日本清洁技能大赛问鼎冠军,并没有给她完胜的快感。
她在考虑起机场使用者的心情。
比赛期间,新津曾在机场大厅看到:有孩子把脸蛋贴在地面上。如果拖把上留有细菌的话……
将心比心,才能更加有心和用心。
她当时的上司,也是一路引领她入门的前辈铃木也提醒她:
一个人只有心里有了余裕,才能打扫出上佳效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你的亲切细致,间接传递给后来经过这里的人。
恍然大悟的新津,带着完美的技术、由衷的热爱与尽心的情绪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不仅仅把设施表面看得见的东西清扫干净,平时看不见的部分也属于她的清洁范围:除菌、除臭、烘干,越小的细节她越认真对待。
在洗手间的吹风机,使用后会产生很多细菌和很大的异味,必须要把干手机底下的排水沟好好清理干净才行。
为了不给过敏的人和孩童留下隐患,哪怕每个槽缝只有1厘米,新津也绝对不会留下任何灰尘。
在所有小孩可能会碰到的地方,新津都坚持不使用刺激试剂。
最干净,就干净在这些不易被看到的细节处。
下班后,即便换了衣服,新津仍带着职业惯性扫视经过的每一处,发现污渍,就立马停下来扫除干净。
当一个保洁员,在某个小角落发现被遗漏的污垢,不是“又多活儿了,累”,而是如获至宝般兴奋。清洁打扫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我只是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好好招待客人,用尽心思,为了让这里的人感受到‘理所当然的日常环境’,拼尽全力。”
有新津这样的清洁工,羽田机场才能成为全球最干净的机场。
◆ ◆
打扫并不是蛮干
必备知识超乎你的想象
◆ ◆ ◆ ◆ ◆
谁说扫地是个体力活?
做清扫工也得有知识。
每一种材料有其特性、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化学洗剂,去除每一种污迹要选择适合的化学洗剂和工具“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既不损伤材料,又清除污迹。
日本的洗剂市场推陈出新快,目前常用的大约有80种,新津可以对这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也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
在工作前,新津曾读了为期半年的 “职业训练校”,但学校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还是得靠自己认识每种材料、洗剂效果、工具功能来积累经验、考虑应对每种污迹。
处理不锈钢饮水台,必须利用强酸洗液祛除饮水台上粘着的漂白粉。但如果强酸停留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腐蚀反而使不锈钢失去光泽。
而新津就能在最佳时间,在溶解漂白粉的同时迅速冲掉强酸洗液,让饮水台恢复以往锃亮光泽。
新津对污迹有着非清除不可的固执,有人问她是不是因为本来有洁癖或性格固执。
“没有,没有洁癖,固执倒是有,我做每件事都是用心做、彻底做,就是要出成果,出了成果就有成就感、好开心。”。
“一个目标达到了,我就想下一个目标。”
她的污渍的固执、对目标的锲而不舍,让她踏上了“日本第一清洁达人”传奇之路。
◆ ◆
她成国宝级匠人,
实现小人物的大传奇
◆ ◆ ◆ ◆ ◆
打扫卫生的工作,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是一份容易招致歧视的职业。
可当你只能干这个,那么干好,干到极致,干到出神入化,或许就成了回击歧视最为强而有力的方式。
现在,新津是“职业训练指导员”,培训羽田机场的700名清扫工。
持有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扫技能士”资格的她,也会应邀去解决公共设施或家庭的顽固污迹。
她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
NHK的《PROFESSIONAL工作流派》为她做了专辑。
综艺节目《全世界最想上的课》邀她做开课嘉宾。
主流新闻节目《NEWS ZERO》采访了她。
出席演讲会,亲自演示打扫技巧,参与开发清洁用品,与制造商共同研发了可以直达洗手间干手器排水管最深处的刷子。
出书,并成为畅销书作家。
最让新津感到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人甚至专程跑到机场跟她说:“您辛苦了!”
NHK的节目在采访春子时,这样评论新津的工作:
清扫工也是“职人”。
在日本,“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
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在日本统称“职人”,例如厨师、美容师、工匠等,未必社会地位高、但各行都是“金字塔”体制,顶端是名利、是自豪,受社会尊敬,出类拔萃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天皇也可能授勋。
从遗孤二代,到日本“国宝级匠人”,新津春子用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职人精神”,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与尊重。
努力从来不需要多么刻意,只要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骑驴旅行出品,转载需经授权>
△
长按二维码关注骑驴,
除了旅途中的故事,带你去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