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3Nov,12(21)
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失眠60例
许幸仪1,王春雷2
(1.广东省广州市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3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关键词] 失眠;足部;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3)21-2344-01
失眠亦称“不寐”,临床上极为常见,轻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或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失眠既可并发多种疾病又可加重原有的病症,同时极易反复发作,根据“内病外治”的中医理论,笔者1998—2001年运用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患者6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例;18岁,
显效果。来我院诊治时,,白天精神恍惚,4。予上方外敷,。1,2~3h,且白,随访1年未见复发。
4失眠病因虽多,不外乎思虑太过、情志内伤、阴血不足而使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致。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而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所云“: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此外敷方中朱砂微寒,入手少阴心经,具安神定志之功[1];黄连苦寒,善清心火,而此二药,以吴茱萸为引,上入巅顶,又寓引阴入阳,上病下取之意。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药与穴配,遂使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济心火,心肾相交,水火即济,其寐自安。
在治疗中体会到,对于失眠的治疗,尤须注意患者的精神因素,努力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避免情绪异常,并视情况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有规律,晚饭不宜过饱,睡前不吸烟、不饮浓茶,这些都对失眠的早日康复不无裨益[2]。

[
2000,9(5):13
[2] 姜静娴,孙固祖.安眠外贴灵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
最大72岁,平均2,最长15年。
112 治疗方法 2g、黄连2g、吴茱萸1g研末,加
食醋适量,调成糊状,睡前贴敷于涌泉穴,加塑料薄膜覆盖,以白纱布包扎,次晨取下。连用7次为1个疗程,间隔3d行下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安眠药,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13 睡眠率计算方法 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计算
睡眠率: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
100%。
1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以上,停服安
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以上,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40%以下,靠安眠药维持。
2 结 果
60例中,痊愈49例,占81.7%;显效5例,占8.3%;
有效3例,占5.0%;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
9510%。无效的3例中,有2例为中途中断治疗。3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1] 张文莲.朱砂外敷治疗失眠的应用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
患者,男,42岁,失眠5年余。因自感工作及家庭压力比较大,致入睡困难,白日疲倦不堪,靠口服安眠药维持睡眠,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并曾多次求助于心理治疗,均未见明情,接触有攻击行为倾向的患者要有防范措施,保持一定的距离。②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不可随意训斥,特别是对部分有自知力的患者,不要用治疗或不允许出院等进行吓唬,以免其产生报复心理。③与患者接触时要根据病情注意礼貌用语和谈话技巧,避免产生误会,激起恐惧,产生敌意。④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最好2位以上人员参加,以便及时
学杂志,1997,3(S:S):83-84
[收稿日期] 2003-01-11
制止患者的攻击行为。⑤加强病区内管理,定期收查危险品,入院时应仔细检查其随身携带的危险品,如刀、剪、绳等。患者日常用具最好用塑料制品。⑥对新参加精神科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有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其有自护意识,并掌握一定的防范方法。
[收稿日期] 200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