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赖着你 父爱,就是要和孩子赖在一起!

儿子还在念幼儿园时,有一天问我:“约翰和莎菲雅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他们要轮流去两个家,他们说那是规定,虽然他们都不喜欢搬来搬去。但是,为什么要规定呢?”其实,我了解天性敏感的儿子,他真正的担心是:“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有两个家要去?”这个担心,不只他有,家庭价值和结构的改变,已使得这一代的许多幼儿,有同样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我们这一代在当小孩时普遍没有的。

对小孩来说,这种担心代表什么?

让我们在孩子天真的回应中,找到一些答案。许多父母喜欢问小孩:“你比较爱妈妈还是爸爸?”而小孩也总是侧着头,笑着但不解的回答:“我爱妈妈,也爱爸爸!”对幼儿来说,爸爸不能取代妈妈,妈妈也不能代替爸爸,问他比较爱谁是个愚蠢的问题!

每回父亲节或母亲节时,请班上的小朋友画卡片给爸爸或妈妈,就算我说的很清楚:“请画妈妈(或爸爸)。”他们仍是说:“我要画全家人和我们的小狗。”对幼儿来说,“家”指的是那里头的每一个成员。画爸爸,不能不画妈妈,更不能不画自己。有了自己,那哥哥和妹妹更是少不了。

“家”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少了谁,那就不是家,而且谁也不能替代谁,这就是他们对“亲情”的定义。所以当孩子看见周遭、或是他自己必须面对家人分开时,这与他们的理解相冲突,不解和困惑是必然的反应。

而这个定义,也给了我们成人一些启示。成人世界里的婚姻关系,有法定合约,所以只要合约书不存在,婚姻关系就可以荡然无存。但“亲情”呢?亲情,是没有合约书的!“家”对孩子来说,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有亲情关系,怎么会有人说要分开呢?不能在一起了呢?

亲情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

“亲情”不仅没有合约书,也不一定需要血缘关系,它是无法离弃、分开的!它倚靠的,是彼此与彼此间长久、独特和亲密的关系。所以,重要的不是血缘,而是长久的培养;关键的,不是公式化的爱,而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因此,“妈妈和我”,不同于“爸爸和我”;“我什么时候最想找妈妈”和“我什么时候最想找爸爸”,也不会是一样的。按理推断,夫妻关系若能从合约关系,转化成亲情关系,那离弃,是不是就不会构成选项了呢?

那天,班上三岁的小迪,不小心尿湿裤子,躲在教室的厕所里,哭着找爸爸。他说:“我要爸爸来帮我、救我!”只要他与其他小朋友有冲突,他也会说类似的话:“我要找我的爸爸。”很显然的,爸爸是他的安全保垒。一般来说,在家庭的分工里,妈妈常常是幼儿生活起居的照顾者,所以幼儿总想要妈妈陪他吃饭、睡觉、安慰他,妈妈成了孩子的“安全保垒”。那爸爸呢?一旦不需要那么细致的生活照顾,做爸爸的,似乎就成了孩子的大玩偶与“最佳玩伴”。

仔细听听小孩跟爸爸一起念书、说话、散步、和玩游戏的声音,你或许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一大一小,总是那么“吵”啊,动不动就跑过来追过去,令人发昏。孩子的爸,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能那么轻易的回到小孩的世界,跟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无厘头。

所以在刻板印象上,一遇到委屈,孩子总想找安全保垒妈妈;一想欢乐,肯定缠着最佳玩伴爸爸不放。但那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固定的!每一个幼儿,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不仅各不相同,也无法互相取代。爸爸或妈妈与个别孩子之间独特的互动模式,只有靠自己去经营、培养。这是妈妈和爸爸的个别功课,谁也无法帮谁做。

 

爱的互动,永远的记忆

就是要赖着你 父爱,就是要和孩子赖在一起!

在大人的世界里,不把自己和他人做个比较,好像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小孩却不一样,他们对分析比较不在行,但非常擅长从他人和自己的互动里,感受到不同的喜爱、厌烦、烦恼和反应模式,建立自己和每个人之间的特殊连结,无可分离。

直到现在,十四岁的宁宁只要一看到《月亮晚安》的封面,就会眯着眼睛笑说:“我记得里面的大兔子和小兔子,爸爸以前常念这本书给我听。”而这个记忆,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时间会过去,但记忆会长存心中,永不褪色。爸爸在宁宁生命里所搭建的爱和互动,让宁宁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都能与爸爸手牵手一起回到那记忆,回到一个大男人把小宁宁拥在怀里的每一天、每一晚……

台湾友人的老板很慷慨,常在下班后请他们几个人去唱歌吃饭。而他们都有家,家中都有孩子。我常在想:“他们的孩子,一定常常在等着爸爸回家。”或者,那些孩子早已习惯爸爸很晚才回家,所以爸爸在不在家,也就无所谓了!不管是一天到晚等爸爸回家,或者是爸爸在不在家也无所谓,这两种幼儿的反应,是无奈也是放弃。所造成的结果,常是妈妈和孩子自己形成固定的家庭生活步调。在这步调里,爸爸成了外人,他的一举一动,没有和其他成员像齿轮一样契合,反而要互相迁就。

爸爸的角色,是妈妈无法取代的。少了与爸爸共处欢乐,也是个缺憾,那是再多玩具也弥补不了的。虽然那缺憾不至于让孩子长不好,但要是没有那缺憾,孩子会长得更好,不是吗?这个道理虽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但其实不用那些研究报告,只要看你宝贝孩子脸上的笑容,答案就很明显了。

有天我们去朋友家吃饭,那对擅长理财的夫妻说:“要是能够重来,我们不会像以前一样,为了替孩子存钱,全家人哪儿都没有去。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旅行、一起做许多事,那些珍贵的记忆,才是传家之宝。”今年四月,我们全家人到以色列去旅行。回来后,我们把一张张死海的浮力、耶路撒冷的丰富遗迹与其他旅行照片放在一起。十二岁的儿子,每回一看见那些照片总说:“妈妈,你看你吓成那个样子。我常常跟你说,你要多运动……”

爱,就是要赖在一起

一起看电影、一起做饭、一起游戏、一起旅行,全家人在一起,做什么都好。“全家人在一起”,是一个努力,也是一个承诺,在现在的社会结构里,并不容易实行,但只要你愿意。

不知道四十年后,或者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儿子是否记得他爸爸什么事,但我不但知道,而且还有很清楚的影像。三十几年前,爸爸在竹竿上绑条绳子,带我钓青蛙;他在后头追着,教我跨蹲在横杆上,歪着学骑大人的脚踏车……那些影像,无关乎华丽和多寡,只有浓浓的想念和舍不得。

我和全天下有爸爸爱、或曾有爸爸爱的大人和小孩一样,我们都是幸运的。爱我们的爸爸,给了我们记忆,给了我们想念,给了我们舍不得。有人让我们这样想念和舍不得,那就是幸福。

孩子记得的你,将直接影响到他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和父母。而孩子会记得的你,没有人能替你做这门功课。你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暖的、是挑剔的、是宽容的、是欢乐的、是常为他人着想的、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你能定义。(文/李坤珊)

心灵咖啡观点:

“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指出:“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同样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句肯定的话父亲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心理专家张宜宏进一步分析,“如果父性维度不介入母子关系,那么孩子对父亲认同不足,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将是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151/683494484286.html

更多阅读

只想赖着你 我想赖着你

想了很多天,失落了很多天,终于,我知道男人与女人的恋爱态度真的很不一样。以女人的恋爱心态去揣摩男人,会发现男人都不怎么爱这个女人,因为男人不会像女人一样敏感细心。所以或许我不应该再想这么多,不应该再与你计较,即使你不会像我一样

就是爱着你 就是爱着你歌词

就是爱着你一个雨天,没出门去,坐窗前,窗外满眼尽是蒙蒙的树影,房子在烟雨中象是刻成了座座雕塑。这样的天,好容易想起我的孩子、我亲爱的宝们,除了大宝和二宝外,又多了份更长的牵肠挂肚,那就是心心念念着我的小宝宝骏来。宝骏一出生都是他

理财观念 测试你的理财观念和盲点

    出国旅行,购物是一项很重要的行程。尤其是跳蚤市场,不但价格极有弹性,还可以挖到不少宝贝,回国后可能价位会翻好几倍呢。看看你会买什么东西收藏,这可是也在反映着你的理财观念和盲点哦。     Q:你对下列哪一项物品最感兴趣

一辈子陪着你 经典爱情语录 所谓一辈子,就是死心塌地的陪着你。

1.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许久不联系的人,不用再联系。各自辛苦,各自生活,也再无交集,该停留在过去的,就让它停留在过去。如果有缘,会再见。若无缘,不如不见。就是这样

声明:《就是要赖着你 父爱,就是要和孩子赖在一起!》为网友单身姑娘会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