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作品 梁漱溟作品介绍

梁漱溟作品介绍

梁漱溟作品 梁漱溟作品介绍

梁漱溟作品很多,他一生致力于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以及儒学的复兴,出版了多部作品。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印度哲学概论》、《人心与人生》以及《梁漱溟日记》等等,梁漱溟一生寿命很长,从事文化研究的历史也很长,他的作品种类很多,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全部收入《梁漱溟全集》里面。

梁漱溟作品

梁漱溟一生从事深奥的哲学及社会学研究,所以他的作品在理论上要强一些,可能不太适合普通大众读,因为梁漱溟作品绝不是娱乐大众的通俗小说,读起来很费力。但是作为想了解中外哲学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文化精髓的人来说,梁漱溟作品是不可不读的经典,而梁漱溟对于国民人性的深入思考,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苦苦探索都使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虽然历经时光的大浪淘沙依然魅力不减,而对于对国学热爱的读者来说,梁漱溟作品绝对是不可不读的经典。

尤其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步重要作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是他在28岁的时候写的,其深厚的国学积淀和对中西文化的深入思考让人佩服,这本书也让他在国学史上崭露头角,而梁漱溟的最后一部作品《人心与人生》则以梁漱溟近乎一个世纪的人生经验来深刻探讨人性,思索人生的真谛,梁漱溟所展示的人生道理绝对让我们有所收获,引发我们深深的赞同。

为何说梁漱溟先生前世是和尚

梁漱溟先生前世是和尚,这句话还是梁漱溟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以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人的身份说的,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说梁漱溟从来不说假话,他这样说是有他的道理的。

梁漱溟

梁漱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其实他还是一位佛学大家,对佛学有高深的研究,虽然梁漱溟一生从不拜佛也不参禅,更不参加佛教活动,但是其实他是一位虔诚的禅宗弟子,他的信仰全在他心里,他比那些整天吃斋念佛的人更加虔诚。

佛教是讲究生命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中有一个名词“业力”,也就是说人生的命运全在于自己的业力有多深,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掌握有多深。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梁漱溟认为自己的前世是和尚,但是又没说是哪个庙里的和尚,就是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的业力还不深,没办法全部知道自己的前世和来世,所以要更加刻苦钻研学问。

梁漱溟先生前世是和尚,正是因为他觉得人生的确是由命运支配的,有时候人不得不屈服于命运,所以顺从天命,保持豁达的胸襟也是一种智慧的态度,但是人定胜天,人又不是完全受命运支配的,一个人的命运说到底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人生可以有大作为,这是梁漱溟近一个世纪漫长的生命经验。

所以当时梁漱溟先生说自己的前世是和尚,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当这句话是笑话,都是深深赞同的。

梁漱溟哲学系误人子弟的说法怎么来的

梁漱溟哲学系实在是误人子弟,这句话不是别人说的,正是梁漱溟自己在一次毕业演讲中提到的。大家一定很奇怪,梁漱溟自己作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怎么会说出哲学系实在是误人子弟这样的话呢,这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梁漱溟

梁漱溟说哲学系实在是误人子弟是因为他认为做学问不是用来养家糊口的,也不是三五年就能学好的,而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要做一辈子的,但是学生毕业了总要找工作养活自己,可是哲学系毕业的学生实在是很难找工作,因为看起来哲学系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梁漱溟说哲学系实在是误人子弟并不是否定哲学系,而是为学生们的就业前途担忧,他说这话,恰恰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的肺腑之言,恰恰就是真话。

梁漱溟心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需要踏踏实实坐冷板凳研究一辈子的学问,绝不是用来哗众出宠,养家糊口的工具,而且哲学在当时社会一般人是不理解的,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哲学系的学生往往会在找工作的途中受到冷遇,这是梁漱溟不愿看到的,但是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梁漱溟才说哲学系实在是误人子弟这样无奈的话。

其实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确实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研究不出什么深刻的理论出来,大概只能学到皮毛,所以哲学系学生看起来这四年的学习是浪费时间,没有一技之长,其实哲学是对社会有大用处的学问。

梁漱溟的父亲资料

梁漱溟的父亲叫梁济,字巨川,他本是清末一个小官员,因为看到清朝灭亡,认为国性不存,我生何用,觉得历朝历代王朝灭亡都有人殉国,清朝却没有人殉国,这是可耻的,于是毅然在北京积水潭沉潭自尽,年仅五十岁。

梁漱溟的父亲

梁漱溟的父亲的死对梁漱溟本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从此开始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当时人对于梁漱溟的父亲的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梁济的死很荒唐,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都还活的好好的,都没有想到死,他不过是个清朝的小官员,就算殉国也轮不到他啊。还有人说梁漱溟的父亲肯定是受到什么打击,认为清朝灭亡了,他的官职也没有了,也就没有收入要养活全家人了,于是就自杀了。

然而对于梁漱溟本人来说,他父亲的自尽却绝不这么简单。梁漱溟的父亲绝不是对清朝的愚忠,相反他是个开明的知识分子,他广泛阅读西方名著,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曾经对于辛亥革命也是赞同的,认为革命能唤醒国人麻木的人性,但是现实却总是令人失望,所以梁漱溟的父亲就想用自己的自尽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真是缺少这样热忱的人,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梁漱溟的父亲一点也不糊涂,他甚至能预料到别人会对他的死的看法,虽然有人会骂他,会不理解他,但这真是他想要的,只能能唤醒人们的一点点讨论,那么他的死也算是有价值了。

梁漱溟故居介绍

梁漱溟故居不止一处,因为他一生游历很广,住过的地方当然不少,不过要说最重要的梁漱溟故居就要数北京的安福胡同和小铜井胡同一号这两处了。

梁漱溟故居

像大多数命人故居一样,梁漱溟故居现在也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梁漱溟出生在安福胡同,但是现在这里是隐藏在紫禁城西面的一大片胡同,根本找不到梁漱溟具体是出生在那一间,而且这里已经很破败了,这里的居民也早已不知梁漱溟为何人了,真的令人遗憾。

相比之下,梁漱溟的另一处故居小铜井胡同1号到是确切可寻的,而且记载很清楚。这所宅院是梁漱溟的父亲在1914年花了一百大洋买的,当时他的父亲不过是个普通的官员,俸禄不多,所以只能买下这所不大的院子,这里离玉渊潭不远。后来梁漱溟的父亲在玉渊潭投湖自尽,这给了梁漱溟很大打击,从此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但是梁漱溟并没有搬离这个伤心之地,而是继续住在这个简陋破败的院子里,直到解放后梁漱溟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将自己的住所捐献出来作为总政歌舞团存放杂物的地方,才搬到别的地方,算起来梁氏父子竟然在这里住了半个多世纪,这里也成为梁漱溟最主要的故居,现在依然被总政个舞台占用,早已没有了当年院子的影子。

梁漱溟故居也与他本人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梁漱溟的贡献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梁漱溟教育思想介绍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乡村教育的实践者,因此梁漱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的实施上面。

梁漱溟教育思想

梁漱溟教育思想非常深刻具体,首先他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治愚治穷的过程,中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乡村,而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愚、穷、弱、私的问题,教育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并且克服这个劣根性。梁漱溟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就是个乡村社会,中国的出路在乡村,因为要救中国就要从改良中国乡村教育做起。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一语中的,是在对中国社会长期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在当今中国依然有借鉴意义。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他的乡村教育实践上,早在1931年,梁漱溟便在山东邹平建立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专门研究乡村教育,培养乡村教育人才,开始探索乡村教育实践之路。两年后有开办乡农学校。

在乡农学校里,梁漱溟充分实践了他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教授学生公共课程,比如唱歌、识字,讲普通话等,都是农民用得着愿意接受的普通课程,另一方面就是教授农民社会实践能力,比如种植棉花的技术,编织麻袋的技术等,教会农民学以致用,所以农民的接受程度就很高。总之乡农教育就是完全符合乡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其实很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作用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151/9998711987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向风视觉印象:筱山纪信作品介绍

原文地址:向风视觉印象:筱山纪信作品介绍作者:泰哥的博客-第二夜(艺术评论文字在后,欢迎进入。)1、中国的一名评论家在《西方摄影流派和大师作品》一书中写道:在当代人体摄影领域中……一些日本的著名人体摄影家对欧美人体摄影产生过重要

日本著名耽美漫画家及其主要作品介绍 日本著名漫画家

日本著名耽美漫画家及其主要作品介绍冲实麻也:官方网站:http://www.sankaizok.com/top.html生日:8月15日星座:狮子座血型:A型宠物:两只猫主要作品:《邪道》系列、《永远的承诺》、《街角男孩》、《男子宿舍症候群》等简介:以清理绝俗的插

梁衡散文 梁衡散文-内容介绍,梁衡散文-作者介绍

梁衡的作品_梁衡散文 -内容介绍本书为梁衡散文的精选本。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

重生换夫记 重生换夫记-作品介绍,重生换夫记-初始章节

重生换夫记_重生换夫记 -作品介绍基本信息【女频】 作者:玲珑秀。 最后:2011-06-07 。封面总1477084点击 。总36568推荐。作品大类女生作品性质VIP作品授权状态A级签约完成字数194942作者其他作品衣冠望族竹马难当玲珑花浅内容介绍异

声明:《梁漱溟作品 梁漱溟作品介绍》为网友白鸥掠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