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明末画家董其昌提出的。传统文人画,排斥功利性,追求人生心灵的高尚,来创造圣洁崇高的画境,为此而排斥工匠画和院体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WWw.aIhUaU.COM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宋之祖(参见”南北宋“)。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文人画乃建筑于画人画之上,每一画科皆工緻进而写意,由浓丽而清淡,由表现物象而表现自我。了解中国画之发展,可知文人画与画人画之相互关系。因历代士大夫对文人画之推崇,至今有盲目崇拜者动笔便肆意挥洒,不求物象,而语人曰:”此文人画也。“可谓自欺欺人耳。前人鄙画人画僅片言只语,而全面诋毁画人画者应由明代董其昌始,其以禅学南北宗喻画,继之者如沈顥,王时敏等演为尊南斥北,所谓南派画家大都是前人所指文人画家,而北派画家则画工与画师也。
董其昌此论一出,遂使后来者盲目追求文人画之形式,进而只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遂使画事衰秃,虽四僧,半畝,扬州八怪诸公力挽秃风,而狂澜难挽矣。又因文人画与画人画在画法及画理并无区别,任何一画科亦有文人画与画人画,浓丽清淡,工笔画写意画亦兼有之,只是某些画科或某些画法易于表现性灵,而文人画家较多喜而为之而已。故区别文人画与画人画并非从画中所画何物,或画法与笔法作区別,而是从画中笔墨所表现之气质作区别也。
中国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中国画、文人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从属关系。中国画这个名称是现代相对于西画而提出来的泛称或统称,主要着眼在艺术形式风格上。在外国人眼里,一般是不能区别工匠画,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特点和意义之差别的,只知都是中国画。
而文人画,乃是相对于工匠画和院体画而提出来的,是就整体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来分类的。若从形式风格而言,乃是大同小异;若从内涵、创作手法、艺术格调,及画家的品性、修养和目的而论,是异多同少。如文人画主在自娱,含道映物,穷理尽性,排斥功利性,创作是自由的,而院体画、工匠画则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