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行为疗法 浅析减肥中的行为疗法

毕业论文

减肥行为疗法 浅析减肥中的行为疗法

 

孙健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金华,321004)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逐渐地认识到了肥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为了健康,减肥就势在必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剖析了肥胖的成因。然而减肥是1个持久的过程,它需要克服1些不正确的心理障碍才会取得成效。减肥除了运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也可运用心理反射理论,设法纠正肥胖者异常反应造成的疗法,即行为疗法。

    关键字:肥胖危害、肥胖成因、减肥的心理障碍、行为疗法

    1、肥胖的危害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逐渐地认识到了肥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除形体不美外,肥胖会使大量的脂肪组织沉积于人体的脏器、血管等部位,影响心脑血管、肝胆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的功能活动,加重心脏负荷,使新陈代谢减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应激能力降低,诱发各种疾病。据美国营养学家的研究显示(如图),体重比正常人重10%以上者(超重)比正常体重者,患高血压的机率高6倍;患心脏病的机率高1.5倍; 患糖尿病的机率高5倍; 患胆结石的机率高2.5倍; 患月经异常的机率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机率高6倍; 45岁以上的人体重如果已经超过了正常标准的10%,那幺每天再超过1磅,寿命就要少29天。专家估计,假如消灭了肿瘤,人类平均生命可延长2年,但如果肥胖症被消灭,人类的平均寿命可延长4年。由此可见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所以减肥就势在必行。

    2、肥胖的成因

    有句俗话“多吃多占”,也就是多吃了也就多占着了,于是也多长了“肉”,又于是多吃的人就比吃少的人胖。吃,的确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那么为什么非“吃”不可呢?不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1下探讨:

    (1)文化遗传因素。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食物,食物对身体功能的维持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吃了过多的食物,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难免形成肥胖。既然如此,是否通过节食就可以避免肥胖?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根据减肥者的经验,节食1段时间,1旦发生体重减轻,多吃的毛病立即重犯,这是节食减肥极难成功的原因。节食所以困难,显示人类本来就有“只要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节食是1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只能维持在意识层面。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饱餐的满足。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有机会就吃”,是人类祖先生活在艰苦时代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古代人谋食不易,1旦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皮,供以储存防备以后熬过饥饿阶段。在长期饥饿之后,1旦获得食物,此种多吃储备的文化现象便显而易见。此种文化倾向流传下来,即使今日生活上不虞食物匮乏,而潜意识里的心理倾向却仍然存在。特别是对减肥节食者而言,体重控制稍有成效后,再遇到美食当前的机会时,纯理性的自我限制力量可能会减低,“有机会就吃”的文化遗传倾向自然就会出现。结果是节食减肥之后,1旦解禁后吃得反而比以前更多。

    (2)情绪因素影响。食欲与情绪有关的观点,1般人都能理解。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1般人是焦虑时食欲降低,食量减少;而肥胖者在焦虑时吃得,而且在任何情绪状态下,都会增加食欲。按1般人的经验,只有情绪好的时候才胃口大开,为什么肥胖者在焦虑时食量也会大增呢?对此反常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可能是父母在育婴期间,因缺少经验,为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所致。婴儿常因多种原因而哭泣,饥饿只是其中原因之后。父母可能缺乏育婴知识,误认为只要啼哭就与饥饿有关。于是,只要婴儿啼哭,父母就立即喂奶,结果使婴儿无法学到对什么是饥饿与什么是难过的辨别。另外1种解释是:肥胖者在焦虑时爱吃可能是学习而来的不良适应。因为口中咀嚼时,会使面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使人间接感到情绪的紧张也随之减低(嚼口香糖的目的即在此),久而久之,由口嚼动作演变成口吃食物。凡是遇到焦虑境遇时,即以吃东西的方式来适应。此种说法与“借酒浇愁”的方式相类似。

    (3)外在诱因作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肥胖者不但对外在的食物线索比1般人敏感,对与食物有关的其它线索也比1般人敏锐,即使肚子不饿,只要美食当前,总不会像瘦人那样“客气”。

    3、减肥的心理障碍

    减肥是个过程,需要克服1些不正确的心理障碍,它们包括以下15种:

    (1)被动心理——有1部分肥胖者常常是在被动心态下参加减肥,往往形成对医生、药物的单纯依赖性,甚至有些人对药物也马马虎虎,缺乏主动配合的心理状态,这样减肥很难取得成功;

    (2)消沉心理——当肥胖者减肥受挫,尤其是在采取了各种常用方法后,体重不下降甚至反而增长。特别是那些自制力比较弱的病人,会使他们减肥无望而丧失信心,继而会产生自责心态,甚至自暴自弃;

    (3)疑虑心理——有的肥胖者总觉得别人另眼看他,见别人在说话时就怀疑别人在议论他,鄙视他;

    (4)贪吃心理——抵挡不住食物的诱惑;

    (5)惰性心理——许多肥胖者不喜欢运动,以至不能把减肥计划落到实处。这些情况尤其见于重度肥胖病人;

    (6)减肥速效心理——不少肥胖者希望能快速减肥,早日达到理想目标,因此在减肥过程中往往终止治疗,半途而废。比如:开头几天体重下降明显,兴趣颇高。可当机体对此逐渐适应之后,体重下降变化不明显时,便误认为治疗失效;

    (7)减肥成功后永不反弹的心理——减肥后出现的反弹现象较为常见,然而患者往往希望辛苦减下来的体重最好不反弹;

    ( 8)只运动不节食的减肥心理——就消耗能量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的人都有效。但坚持体育锻炼和适当节食,才是真正的减肥之路;

    (9)只节食不运动的减肥心理——目前各种减肥食品、饮品、药物、器械的广告铺天盖地,有些人真的以为不运动也能减肥;

    (10)“减肥后发胖,再减肥太费事”的心理——纽约拉丘斯大学人类健康与行为中心主任、肥胖病专家托马斯·华顿把3心2意的节食者和1心1意的节食者作了1个对比,发现这两类人减轻体重都很容易。但经过深入研究表明,经常减肥──发胖──再减肥的人易得心血管疾病;

    (101)节食使局部减肥的心理——以控制热量的摄入而瘦身和用节食与运动或按摩相结合进行瘦身,这两者有很大差别。如果热量控制得均衡就没问题,但若只是削减热量的摄入,久而久之最先瘦下去的部位可能是“胸部”,柔弱的胸肌是最可能衰退的部位。因此,只有将节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的减肥方法,才能达到既瘦身又可以使局部(腹部)达到减肥的目的;

    (102)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的心理——体力劳动虽然同样可以消耗掉热量,但往往不是全身协调运动,很多部位得不到锻炼;

    (103)肥胖是先天遗传造成的心理——据统计,90%以上的胖人是因为饮食的过量与运动不足引起的。但有些肥胖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

    (104)过分追求苗条而减肥的心理——以女性居多,她们特别希望自己的身材像模特1样瘦长,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轻体重;

    (105)跟着广告减肥的心理——急于减肥的人往往乱投医,只要有1点可能减肥的指望都会抓住不放,甚至还会去接受某些极端的治法。

    4、减肥的新方法——心理减肥

    减肥除运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也运用心理反射理论,设法纠正肥胖者异常反应造成的疗法,即行为疗法。心理减肥是减肥成员中的“另类”,但谁也不能否认它在减肥中的作用。古人有诗证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由此可以看出精神减肥的作用。行为疗法是根据条件不当行为,即用行为科学分析肥胖者摄食行为的特征和运动类型,以此为基础,合理修正导致肥胖的行动,培养正确的行为。

    想象法。有人体验肥胖者在食欲强烈的时候,只要想1想自己如果因为过食而使体型臃肿,易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那就会使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大倒胃口,从而不思饮食或过量饮食,达到节制饮食,减轻肥胖的目的。美国减肥专家鲍威尔发明的“告别肥胖”的减肥法就是让参加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喜欢的食物上堆满垃圾,从而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心理。经过反复演示,减肥人士形成了深刻印象,再见到上述食品,心理上就会产生1种排斥反应。利用这种减肥法,8成左右的减肥者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节食效果。如果再辅以适当锻炼,减肥便易如反掌了。

    控制进食的速度。如果肥胖者学会了轻松慢慢地吃东西,他就会有时间对所吃的东西加以品尝,并且到时间会自然停止。如果吃得太快,可以让自己吃完1小份后暂停1会儿,然后再吃另1份。这两种方法并非引导肥胖者少吃,而是帮助他们掌握忍耐饥饿的技巧,用这些方法给他们逐渐确定合理的食量。

    厌恶训练。治疗者运用1些附加条件,使肥胖者对自己的肥胖产生厌恶感,避免过量饮食。比如在冰箱旁,贴上自己因体态臃肿而遭人嘲笑的漫画,或者将自己大腹便便的照片置于餐桌上,1边看照片,1边吃饭,让自己面对美味佳肴,正欲狼吞虎咽之时,马上受到厌恶的刺激,以抑制食欲。

    善于自我奖励。肥胖者可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减肥的决心。奖励的办法多种多样。其中1种做法就是每坚持减肥1天,就丢1个硬币进储钱罐,奖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但是请记住,千万别往嘴里奖食物。

    借助他人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单独进食,而应和家人或朋友1起吃。在亲朋好友当中,“聘请”几个对自己有影响的“监督员”。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你的饮食。有时尽管你真心实意地减肥,但也有绝望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此时你应找1个有同样苦衷的减肥者,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度难关。

    转移法。当肥胖者无法摆脱强烈的食欲诱惑时,运用心理转移法,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1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或某1项活动上去,这往往有可能使人拒食。比如,在产生食欲之际外出游玩、打球、看电影或咀嚼1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橄榄、胡萝卜、口香糖之类。显然,转移法的效果取决于转移对象本身的吸引力大小。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加以选择,吸引力越大,兴趣转移越快,节制饮食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减肥是1个世界性的难题。对多数人来说,减肥是1个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有诚心、信心、决心、耐心和恒心。坚持科学减肥方法,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注释

    [1] http://www.tanita.com.cn/health/2-3-4.htm.

    参考文献

    [1] 焦东海.减肥15道心理障碍.中国食品报,2002.1.19.

    [2] 尝试“心理减肥”[EB].曲美网.

    [3] 心理减肥效果好[EB].http://www.39.net/fitness/jfff/xlfd/9135.htm.l

    [4] 心理治疗法减肥 [EB].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651/463650592557.html

更多阅读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浅析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

浅析日语中的被动态 日语被动态

日语中随着谓语后面附加接辞,补充语的格有规则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态”。谓语后接表示被动的接辞“(r)areru”则变为被动态,如:「子供が叱られる」。被动态是日语中态的典型形式之一,在日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很多日语初学

欺诈消费者行为赔偿 招商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多数骗子以虚假宣传的方式,用较低的投入,高额的回报来欺骗投资者。其所推广的产品根本没其所宣传的那么火暴,加盟商连店面的费用都赚不回来,更谈不上高额的回报了。骗子的最终的目的只是想骗取加盟商的加盟费用,其招商计划都是精心

无商业贿赂行为证明 电信竞争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评述

王春晖内容提要: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是促进中国电信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公平、有效的竞争能激发电信市场的活力,促进电信业的发展;不正当的、恶性的电信市场竞争不但扰乱了公平的竞争秩序,损害用户利益,同时也阻碍了技术进步、破坏了

赫连勃勃 性致勃勃的背后——浅析广告中的性元素

承载着为商品、服务或观念传达信息,以促进销售、提升品牌形象或者传达某种观点的广告,因必须拒绝平庸、反对模仿、颠覆传统甚至必要时忽略伦理道德的出格做法而历来扮演着不安分的角色。“性”元素在当前广告中的广泛运用,更是为它披

声明:《减肥行为疗法 浅析减肥中的行为疗法》为网友忠战場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