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永远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幼升小”“学区房”“快乐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这是无数父母面临的问题,那种纠结与抗争,让人一言难尽。正如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毕胜男对女儿罗茜茜说的,“你的人生,我的战争”。
2015年4月18日,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参加“幼升小”考试的孩子在候考时打起了哈欠。
父母要和孩子共同长大
在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重点小学,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成功的人生”……在这些家长身上,你会发现这样的共性:焦躁、功利、短视——正是这些口号给家长们带来了“后遗症”。因为怕输,所以紧张,所以不停地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各种弱点和缺点上,并最终让教育陷入盲区。

就像在跌倒中学会走路一样,一个孩子也必定是在各种探索,甚至失败中成长的。他头脑不断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心灵和身体的协调需要各种训练来完成,肯定是不可能每个行为都符合既定的标准。
从事教育研究这么多年,前来找尹建莉咨询的家长数都数不清。究竟如何与孩子相处?在尹建莉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爱和自由。
尹建莉主张做一个听话的家长。她以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一件小事为例:在女儿3岁时,一次,她带着女儿过天桥赶公交车。女儿出于好玩不愿意走平坦的路,而是拽着天桥的栏杆在小台阶上一步步挪。眼看一辆辆公交车开过,一旁的亲戚实在看不下去,不停催促女儿:“听话,快点好好走路。”但尹建莉没有制止女儿,任由她边走边玩。本来2分钟能走过的天桥,她们足足走了十几分钟。“我就是这样一个听话的家长。所以,我的女儿长大后,也非常听话,没有青春逆反期,我们商量任何事,她都能很好地听取我的建议。”
任何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听话的家长,这是尹建莉总结出来的经验。“很多家长认为给了孩子自由,孩子就会无法无天。这太不了解人性了。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得到了爱和自由而变得无法无天的。在两条底线之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第一,道德的底线,不损害他人利益。第二,安全的底线,不出事故。给孩子定很多规矩,对孩子细枝末节的要求都是为了成全我们成年人的审美,不要让孩子为我们服务了。”
教育,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完的话题。但有一点,几乎是所有被采访者都认同的:当家长,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好的心态,不是一味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黄澜就向记者感叹:“从我们小时候怎么被教育,到我们现在怎么教育孩子,这是一个重新思索和建设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你为什么那么急躁,为什么难以控制情绪,为什么用粗暴的语言来对待孩子?所以,教育的过程是孩子和家长共同长大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随时保持一颗谦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