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窅然去 描写桃花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植物花卉,桃花,流水

 

【名句】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注】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说明】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桃花流水窅然去 描写桃花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

  此诗题作“山中问答”,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首句“问”的主语应该是“俗人”。诗以问句领起,点明题意,再接以“笑而不答心自闲”,显得曲折迷离。作者笑而不答,故作神秘之感,吊读者胃口,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后两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的是“碧山”之景,同时也是对上面问句的回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碧山有悠然恬淡的美景,桃花纷纷飘落到流水之上,而流水却默默无语地流向远方。诗写的虽然是落花之景,却没有悲伤衰飒的情调,而是把它当作“非人间”的一种美景来称赞的。桃花在枝头上“灼灼其华”,自然是美的,那是一种张扬热烈的美,而当它随流水飘零的时候,也是美的,这是一种经历过风雨之后的成熟内敛之美。无论怎样,在李白眼中都是一种天然的美、宁静的美,而人间缺少的正是这种美,因此作者乐于“栖碧山”。“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的伤和恨,但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却是一种闲适与超脱。诗人把其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的双重性格奇妙地统一起来,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责任编辑:夏素筝)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751/283531886976.html

更多阅读

流水落花春去也集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

2014-05-11图片大多摄于三、四月间,地点杭州西湖部分景区。没来得及做贴,春就匆匆别去。为了留住一点2014年春的记忆,就选了这部分还算看得下去的风景图辑成小集。取名仅表对春的眷惜之心,并不带李煜式的伤感,万勿误解。或许也有网友来此

去世三周年纪念对联 逝世三周年对联

去世三周年纪念对联故人已去整三载,哀思常存一千天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1陇上犹留劳迹堂前共仰遗容2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芝传嘉风3勤俭度日遵遗训努力工作报余恩4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5完来大璞眼天地留得和风惠

《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诗词原文,《山中问答》-诗文赏析

《山中问答》是一首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山中答问_《山中问答》 -诗词原文《山中问答》《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

农村白事大门对联 丧事对联

丧事对联丧事对联(一)苍松常葱翠 美德留千古古柏永垂青 忠魂上九霄丹心昭日月 雨洒天流泪刚正泣河山 风号地放悲正气留千古 魂魄托日月丧事对联(二)丹心昭万年 肝胆映河山思亲免贺年 鹤梦归何处守孝难还礼 猿啼在心间花

声明:《桃花流水窅然去 描写桃花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为网友理想七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