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民俗 地方民俗:礼仪食品知多少

作者:王如坤

(一)喜庆礼仪食品

长生面 新婚新人入门,拜过天地入洞房后,第一件事是吃长生面。长生面是新人娘家由领嫁人带来的,一般为红纸包裹的细丝挂面,厨房厨师做成清水面一碗,且不做太熟,又要喜庆钱烟。由族里全福人婶婆等人端到双方新人面前,让夫妻二人吃,新人一边吃,婶婆娘一边问:“生不生?”,新人答曰:“生”,但不能说“不熟”。为的是祈讨个吉利话,早生贵子。吃长生面,祈望夫妻二人白头到老,情长如绵(面)。“生”是企求生育传宗接代。

压箱子熟鸡蛋 新婚洞房花烛夜,夫妻二人整理好箱柜铺盖后,就要吃熟鸡蛋,熟鸡蛋是娘家煮熟的,并将鸡蛋放在夜壶内(尿罐),这是封建社会时的性教育的一种方式。过去女子、青年男子多数对性生活不了解、不认识,况且过去15—16岁就可结婚,为了使夫妻生活过得好,在装嫁衣时,就把熟鸡蛋装在尿罐中,放到箱子最上边,提醒新婚夫妻吃鸡蛋,好过性生活。鸡蛋与男生殖器“蛋子”谐音,尿壶与双方生殖器相关,可见性教育方式的深思心机。

回门馒 新娘第一次回娘家,要有回门礼,除了鞋袜、锅盖拍、筚裂子、席子、公鸡、糖块之外,还有回门馒馒。俗话说:“回门鸡,回门鞋,回门馍馍九十九。”回门馒馒一般蒸得小巧个匀,馒白好吃,有的上面还点三个红点点,回门馒为 99 个,现多为30左右。饭后送客时必须退回几十个,多退单不退双。回门馍是发酵面蒸成的,意为祝愿女儿来夫家大发、美满、幸福长久。为娘家人争气、争光彩。

人生礼仪民俗 地方民俗:礼仪食品知多少

团圆饼 团圆饼是新娘子娘家人烙炕的大饼,放在针线筐内,饼与筐底仿佛大小,厚4厘米左右。待到第三天,切片熬菜吃,示全家团圆。

枣白果栗子花生 白果、红枣、栗子、花生是新郎家人在套压轿被时,装缝在被的四角的,以便提醒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睡觉时掏出来吃,白果、红枣、栗子、花生意为“早生贵子”,即枣(早)果子(裹子),枣(早)栗子(立子)。枣(早)开花生(生)子。又意为:不要光生女或光生男,要男女花开生,儿女双全。一是利用实物名字谐音,讨个吉利;二是性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传宗接代的思想体现。

红鸡蛋 又称喜鸡蛋,也是新婚之夜吃鸡蛋的因果关系的具体体现。印证了吃鸡蛋与生育后代的性教育的成就。红鸡蛋示为喜庆,示为生育了。

红鸡蛋是婚后生育的第一个标志,首先要煮鸡蛋染红送到岳父母家报喜,(男孩为双数,女孩为单数)其次要向左邻右社亲朋好友赠发红鸡蛋,向大家表白,我们又增人口了。在送粥米时,还要向前来贺喜的人赠发红鸡蛋,男孩为双数,女孩为单数,大都是男孩12个,女孩9个。

红糖粥米饭 又称喜米饭、糖米饭。做月子的妇女,一般都要吃谷米小米米饭,米饭并放红糖,原因是谷米小米和红糖为暖性食品,以免做月子妇女着凉或拉肚子,生育后的妇女最怕受凉影响生育和身体。故尔“送粥米”的含义就蕴涵在谷米、红糖、鸡蛋等这些以暖性食品为主的补养品之中,既体现了喜庆,更体现了关爱。

情长面条 又称抱脚面(条),亲戚、客人第一次到门作客,主人一般都要煮面条招待客人,意为情长绵绵,常来常往,提示客人今后要常来做客。

祝福饺子 又称抬脚饺子。亲戚、客人或家里人外出做生意,都要包饺子吃,以赐祝福,祝福出门见喜,出门见财,出门生意兴隆,大发财源,因饺子两头尖尖象银元宝,饺子与宋代的货币“交子”谐音,故以此招待出门做生意人。俗话说:“抬脚(出门)饺子,抱脚(进门)面(条)”就是这个道理。

(二)白丧礼仪食品

到头饭 老人咽气,还要做谷米黄小米饭,放在棺头上插一双交叉的竹筷子,这碗米饭还要倒到棺入土的坟堆前,称祭祀饭,意为老人离开人间,再也不能食用人间五谷杂粮了。

打狗饼 老人在咽气之前,儿女先煎做好一串打狗饼。传说,人死了灵魂要到阴曹地府去,一路上会遇到不少拦路狗,尤其是阴间中的奈何桥是人魂必走过的地方;但奈何桥地方有恶狗在把守,必须以打狗饼贿赂狗才让过去。为了让灵魂顺利的到地府报到,见了拦路狗就揪一个小饼饼让狗吃,以便打发拦路狗。打狗饼如铜钱大小,一岁一个,其中有几个儿做几个大一点的小饼子,用钱穿成串,系在死者左手脖上。

祭奠馒 一般为四个馒馒,没有馒用窝窝头代替。亲人祭奠时,可用指甲捏少许在祭桌前地上,以表奠祀。在路祭后,邻居妇女都抢拿祭奠馒馒,给小孩吃,传说小孩吃了祭奠馒可免灾祸。

盖斗饼 盖斗饼一般有小饼鏊子大小,4厘米左右厚,用饼鏊子煎到八成熟即可。棺入穴复土时,由看地先生在棺上绕一绕,一个孝子就是整个饼,三个孝子可掰成三块饼,有几个孝子掰几半,让孝子用孝巾兜着家去,待到三日圆坟这天就可以切成条块熬了全家同吃。盖斗饼即盖棺饼,有入土为安的意思。

祭奠汤 老人死后,要到土地庙、叉路口点祭奠汤,点汤是用小米或大米烧成的稀水汤,汤用泥罐子盛装,系苘绳罐系,用柳棍抬。抬汤人一般为侄媳妇,走几步,舀一勺,浇一浇,一勺只舀少许,因祭奠汤共3-5遍,一位老人去世,点汤3次,二位老人去世,点汤5次。一般2天点完,不要提前把汤舀浇完了。据说是怕死者灵魂在去地府的路上渴着,才点祭奠汤的。

(邳州民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4851/35423014183.html

更多阅读

成年礼 成年礼-节日简介,成年礼-各地风俗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走向社会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一个人,当他经过漫长的文化化过程后,逐渐走向成熟,脱离了亲人的养育、监护,承当起了所在集团和社会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在

繁文缛节 图说清朝时的繁文缛节 晚清人是怎么磕头的?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

人生礼仪民俗 青岛生礼民俗

  生儿育女是夫妻的最大愿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 在青岛民间,妇女怀孕要说“有喜”或“得喜”婴儿降生要说“添喜”,给亲友传送生育信息称“报喜”,亲友前来庆贺称“看喜”。另外,还有喝喜酒、吃喜面、蒸喜饽饽、送喜蛋等等,喜字几

小兴安岭 鄂伦春族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民族风情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距黑河市区89公里,鄂伦春民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该民族以原始游猎的生产方式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他们吃兽肉、穿兽皮,过着男人以弓箭土枪狩猎,女人采集的原始生活。直至解放后,鄂伦春人定居建

声明:《人生礼仪民俗 地方民俗:礼仪食品知多少》为网友绿蕊紫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