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于金代的大雄宝殿
华严寺始建于辽代(1038年),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经典《华严经》修建命名的。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殿阁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主殿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是辽代原作,塑像造型自然优美。华严寺的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1、华严寺山门
2、普光明殿
3、普光明殿中的佛像
4、文殊阁
4、文殊阁中未加金装彩绘的香樟木文殊菩萨雕像
5、大雄宝殿
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座落于高4米的台基上,前设月台、石级、勾栏,这是辽金建筑的传统作法。月台两侧配有钟鼓二亭,月台中央置辽大康年八角陀罗尼石经幢和明万历年铁制梵炉各一座。
6、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华严寺主殿,大殿东向,面阔9间55米,进深5间29.2米,建筑面积2794平米。殿高27米,单檐五脊顶(庑殿式),举折平缓,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chi)吻高4.5米,其中北端鸱吻与大殿同时,为金代遗物。这是目前国内早期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鸱吻。整个大殿巍峨壮观,结构稳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辽金佛殿。
7、大雄宝殿
殿内供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
8、天王像
9、天王像
10、普贤阁
11、华严昙曜塔
塔身全部用木料建成,高43.5米,规模仅次于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12、千佛铜地宫
华严昙曜塔塔下是近500平方米的千佛铜地宫,采用100余吨纯铜打造而成,从天花板到地板、从墙体到楼梯,全部用铜制造,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铜宫殿,也是全国最大的铜造地宫。四壁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加上墙壁和塔柱上的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在地宫中央的水晶舍利宝塔里迎供着高僧舍利。浮雕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
13
14
15
16
17、在华严昙曜塔上俯视
18、在华严昙曜塔上俯视
19、薄伽教藏殿
辽代建筑,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 年)。
20、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面阔五间(25.6米),是当年收藏佛教经典之处。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在殿中央佛坛上,塑有31尊辽代佛菩萨讲经说法形象。
21、菩萨塑像
22、华严寺院景
23、华严寺另一座山门
24、华严寺前街景
25、华严寺南部街景
26、华严寺对面仿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