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官渡之战 袁绍刘备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 官渡之战的作用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

官渡之战

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以算是天下势力中的绝对强者,相对应来说,曹操才刚刚冒尖,实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两个国家这里也就一笔带过了。

但弱者不见得永远为弱者,当他的发展的进程加快时,是很有可能超越强国,并吞强国,成为强国的,官渡之战便是这样的一场战役。官渡的主要参与者为两方,袁绍方以及曹操方,中间可能夹杂了零星的蜀国战力的加入。

为何成为官渡之战,是因为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便在现河南省,古时候的官渡。这是一场持久战,全程历时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可谓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

袁绍那时是兵强马壮,可谓是强中之强,曹操的势力才刚完成搭建层面,从理论上分析,袁绍秒曹操,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但结果却大跌眼镜,曹操和下属谋臣凭借着机智的谋略,最终以两万人打败了袁绍约十一万人的大部队。

从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学习弱者怎样扭转局势,从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问题。

袁绍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兵力如此悬殊的战争,居然让势力弱方曹操反客为主,击溃了袁绍的兵力,彻底将其打败,留下了这千古的遗憾,以致袁绍在后期一直抑郁,一直后悔,最终带着这个后悔和遗憾去世。

袁绍剧照

那么我们看看袁绍到底是一步步,如何从兵力之强盛,占有绝对优势的状态一步步被曹操牵制,最终落得这天大的笑话的呢?

袁绍,当时的兵力已达70多万了,收下的能人将领更是不计其数,与曹操相比,可说是任何方面都有着绝对性的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为何还是会落得一败涂地呢?只能归咎到使用不当这个原因上了,那为何会出现使用不当,那作为统领,作为主公肯定有着难以推辞的责任了。

袁绍,是何许人?他的出身十分的显赫,相当于是出身在贵族之家了,家里面的为官者已达四代,而且官职都不低。可以说,他的出生十分优越,这也可能是造成他后期性格那么刚愎自用的原因了。

在官渡之战前,由于杀掉董卓,袁绍身边聚集了许多的能臣。但是他并没有识才的眼光,也没有惜才爱才的行为,在他来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只用接收,上手就用即可。

但人才是需要放在合适的职位上才能够人尽其才的,如果选择错误,轻则事倍功半,重则导致企业的灭亡。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官渡之战。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就是源于他的用人不察,将能臣谋臣都往外推,当他们调转枪头后,杀伤力直接加倍,他的败局就是源于谋臣许攸的谏言被曹操采纳。

官渡之战刘备

在官渡之战这场战争里,我们一直将关注点,也可以说是焦点放在了袁绍和曹操两人的智力较量上,放在了袁绍军队和曹操军队的武力交锋之上,放在了谁取得了胜利的结局上。

官渡之战刘备剧照

但我们始终没有正视,其实这场战争,并非只有袁绍和曹操两方的加入,也并非只对袁军和曹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一直遗漏的还有官渡之战中的蜀国刘备。

蜀国并非一开始便加入了这场官渡之战的,官渡之战的发起人是袁绍没错,他希望能够打败曹操,取得北方的霸权,那时候的刘备还在进行择主之路,他的身边还没有后来闻名于世的诸葛亮,他当时来到了袁绍这里,只为了选择明主,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和恢复汉室基业。袁绍与曹操的早期对抗中,并没有将刘备拉入这场战役里,他对自己十分有自信,觉得凭借自己的军力一定能够战胜处于弱势地位的曹操,所以他压根就没有考虑到还有刘备这个人。

可惜,因为袁绍的自大和轻敌,导致了整个形势发生了大逆转,曹操凭着自己的权谋,调兵遣将,攻守自如,又加上袁绍的几次错误决策,将有利的机会全部放走,致使他在与曹操的双方对垒过程中,一点便宜没讨着,可以说这场战争中袁绍表现的一塌糊涂,简直让人对他整个人的智谋发生了重大的逆转,怀疑他是如何完成推翻董卓的功绩的。

到了这个时候,袁绍突然想起来好像还有刘备这一号人物,于是授命于他,让刘备协助完成攻打曹操的任务。但刘备虽然在用人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眼光,但那时候他身边几乎没有谋臣,所以加入也只能是一败涂地,最后还将自己的兄弟关羽给赔了进去。

官渡之战的作用

官渡之战的作用,远比想象中更为巨大。它为三国时代的来临正式拉开序幕,并为魏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的鼎盛繁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为曹操的权势发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让刘备清晰认识到了蜀国的最大缺点,这个缺点在刘备心中的重视程度从未达到如此高度。

官渡之战

袁绍官渡之战 袁绍刘备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 官渡之战的作用

袁绍本为北方一大盟主,势力范围之广可说在当时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曹操通过这场困难的官渡之战,险险地战胜了袁绍,这点在历史之上的留给后人以敬仰,在敬仰之余,更多的人更以曹操为榜样,希望能够效忠于他,自动前来投诚之士在那时可谓是达到顶点,这也是为何曹操的能臣良将一直在三国中遥遥领先于吴、蜀两国的重要原因。

通过这场官渡之战,也同样使得曹操犯了袁绍同样的错误,变得骄傲变得自大,收复了袁绍的兵力,占领了袁绍的领土,他在战斗力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人也变得有些自负,听不进贤臣之言,并天生疑神疑鬼,在作战层面变得急躁、急公好义起来。

刘备通过这场战争,虽然他输的惨烈,但他却深深地看清楚自己国家最大的缺点,缺乏谋臣,他虽然坐拥项羽、张飞等能征善战的武将,但他们却没有一个能够帮助他分析当今形势,也没有一个能够对他今后的发展给予良好的意见,这才有了诸葛亮的粉墨登场。

官渡之战,让魏国达到鼎盛,开始慢慢走下坡路,而让蜀国开始发展壮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251/411680755573.html

更多阅读

三国志11决战称霸模式 官渡之战攻略 三国志11官渡之战攻略

三国志11决战称霸模式 官渡之战攻略——简介曹操与袁绍的对决,决定了这两大阵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关键一战,也决定了中原未来的发展局势;三国志11决战称霸模式 官渡之战攻略——方法/步骤三国志11决战称霸模式 官渡之战攻略 1、两

观泽官泽 之战,官渡之战,皆与水边 郁官泽

战争策略>七雄争霸>战国史话>战国正史之秦楚蓝田之战作者:鸡蛋五毛钱俩来源:网络发表时间:2010-08-3010:07  随着燕昭王即位和赵国同秦军作战的失利,齐、楚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合力挫败秦国之后,两国尝到了强强联盟

第51节: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用人的不同风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包围了曹军。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

声明:《袁绍官渡之战 袁绍刘备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 官渡之战的作用》为网友半岛流年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