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 揭秘:名相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 君子小人皆不喜

  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丁谓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仅仅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准寇大人;而其间的因缘际会,仅仅因为一件小事,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溜须”事件。

  关于溜须事件,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三落之后的寇准再度出山,取代王钦若成为宰相。也就在与寇准拜相的同一天,丁谓也再次升官进入中书省成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二人成为同事,关系也非常亲密。寇准曾多次向担任丞相的进士同年李沆推荐丁谓,但被李拒绝。寇准问其原因,李回答说:“看他这个人啊,能使他位居人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相公能始终压抑他屈居人下吗?”然而,有一天,中央召开最高国务会议,会后,身为内阁成员的寇、丁二人都参加了宴会。宴会间,寇准的胡须上沾有一些饭粒汤水,身旁的丁谓见了,起身上前替他徐徐拂去。这一举动在同事兼好友间,自是常理也合常情。可是寇准不以为谢,反而板起了脸,冷笑着说了一句让丁谓下不了台的话:“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

  这就是典故“溜须拍马”中“溜须”的出处。现在想来,寇大人说这句话,无非有两种解释:一是寇大人认为丁谓身为参政,却为他人拂羹汤,不成体统;一是寇大人装大,在地位略低于自己的同事面前充上级,意在公共场合摆谱。前者是传统的解释,我以为,结合寇大人的为人,后一种解释更切合当时的情境。假如真是不成体统的话,作为朋友,寇大人理应更低调处理,不必小题大做。

  其实,说起来,丁谓也不是那种喜欢溜须拍马之辈。丁谓听了“好友”寇准这话,顿时备感尴尬,从此记恨上了寇准。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最终将寇准击败,把他赶到雷州。那么,丁谓为什么会上佞臣榜,而寇准却上了忠臣榜呢?来看丁谓这个人吧。丁谓的遗憾也许就是现代人的遗憾,现代人的遗憾也就是寇准的遗憾。

  丁谓,字谓之,后改为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966年,正牌的科举进士。丁谓年少的时候就以才出名,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禹偁看到丁谓寄来的作品后大惊,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来才有如此之作。可见他仕途起点之高,令人头晕,也就不足为怪了。淳化三年,也就是初登进士甲科之时,就担任了大理评事、饶州通判,相当于副省长。只过了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北宋废“道”为“路”,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设,后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去采访。回来之后,就当地的茶盐等重要问题写了篇调查报告,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当上了转运使,相当于节度使,并且还兼职三司户部判官。不过,由于宋代派系斗争的传统,丁谓仕途后来也有起伏。

寇准 揭秘:名相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 君子小人皆不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351/964405526068.html

更多阅读

唐朝名相狄仁杰传奇 狄仁杰传奇手游

唐朝名相狄仁杰传奇狄仁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但人们熟悉的也许多是作为神探的狄仁杰,的确狄公判案的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在民间流传。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政绩卓着。他任宰相后,辅国安邦,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

文彦博 温彦博简介 初唐时期大臣一代名相温彦博生平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初仕隋,后被罗艺招纳,唐兴,随罗艺投唐,为一代名相。卒于唐贞观十一年。谥曰恭,陪葬昭陵。有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

张苍 西汉名相张苍的评价怎么样 张苍的评价

2016-05-13 12:01:14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张苍的评价   张苍,西汉名相,出生于公元前256年,逝世于公元前152年, 享年104岁 ,张苍是一位非常博学的人,他精通音律,历法和数学,是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的侧辅校正

张九龄墓 唐代名相张九龄墓在哪里

  张九龄墓   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墓地位于广东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质的,硕果仅存的唐代大型墓葬群。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少有才名,为官清正。曾预言安禄山必反。张九龄墓  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

手相图解大全元宝纹 揭秘手相上的9大桃花纹

揭秘手相上的9大桃花纹揭秘手相上的9大桃花纹手相最大的特点是直观,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一般情况只要按图索骥即可,因为你的运势就写在你的手上。方舟周易现特总结出手相上的九大桃花纹,你可以据此来判断自己桃花的多少、桃花的好坏、桃

声明:《寇准 揭秘:名相寇准不为人知的一面 君子小人皆不喜》为网友一人徘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