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书论篆势 蔡邕书论今译

一  篆势   
   ......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yì迁延。迫而视之,湍漈jì水边  漈,水涯也。——《玉篇》  不可得见,指*(撝) huī 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jié释义追问;责问:盘诘|反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chuí揖让 【揖让yī ràng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而辞巧。籀zhòu诵拱手而韬翰【tāo hàn 韬翰 犹韬笔。谓不写作。】。处篇籍之首目,粲粲【粲(càn),形声,鲜明的样子。】彬彬其可观。华艳于纨素【wánsù精致洁白的细绢 】,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yì 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而论旃【zhān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
      远远地观看这些书作,像是一群鸿鹄在天空翩翩飞舞,来不绝。靠近细看这些书作,(其笔势)又有如湍急的流水源源不断,不知其所来何处。(善数的)研桑(即计研和桑弘羊)也不能数出这些书作中笔势的曲折,(有眼力的)离娄也看不出这些书作的结体的间隙。(有名的巧匠)般倕(即鲁班和倕)对也要推让而辞去巧名,(创制文字的大师)史籀和沮诵也要拱手搁笔了。我安排书籍的篇目,感到鲜明美好极可观赏。华艳的(字)展示在洁白精致的细绢上,是(我们)学习书法艺术的典范。(我要)宣扬礼乐教化的丰富意蕴,赞颂篆书创制者的莫大手笔。考虑到文字形体的各种情形,这里就只举其大略说说而已。
二  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写字,是闲散的事。要写字先要放开胸襟,放纵情性,然后去写。如果是迫于事务(而书写),就是有中山兔毫(这样的好笔),也是写不出好字来的。大凡作书,先要默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任情适意,不与人交谈,心气平和,神情专注,有如面对皇上,(这样)就没有(写)不好(字)的了。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写字的准则是心里要有字的形象。像坐像走,像飞像舞,像往像来,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虫子吃树叶,像利剑长戈,像强弓硬矢,像水火,像云雾,像日月。纵横都有物可象征的,才可以称之为书法呢。
三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国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文字产生于自然,自然既然在文字中确立,阴阳也随着产生了,而阴阳产生后,文字的态势也就出现了。(书写时)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笔锋要落在(笔画)之中,书写有力,字才会有如人的肌肤一样美丽。所以说:势来不可阻止,势去不可遏制,只有笔毫柔软才会产生这样奇异的现象来啊。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凡下笔(要注意)字的结构,上部要覆盖下部,下部要承接上部,使字的间架结构能彼此照应关联,不要使形势相背离。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转笔,应使笔画左右相互呼应,(笔断意连),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上,(书写时)笔画向左则先向右行笔,到笔画写到左端时,又要向右回(锋收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藏头,笔毫逆入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使笔锋总在笔画中心运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护尾,书写笔画到最后时,用力回锋收笔。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疾势,出现在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到它。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涩势,(犹如)在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中。
   横鳞,竖勒之规。 
   横画有如鱼鳞,看起来平而实际上不平,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这就是写横画和竖画的规则。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书论篆势 蔡邕书论今译
 (上面)这些叫做九势,知晓它们,就是没有名师的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只要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书法的)妙境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451/541242189795.html

更多阅读

蔡邕籍贯诸说的分歧考实 蔡邕

蔡邕籍贯诸说的分歧考实摘自《河南历史名人籍里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兴亚、马怀云著(王兴亚郑州大学教授、马怀云河南省图书馆馆长) 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他的女儿蔡琰是著名的诗人、艺术家。由于蔡邕为东汉名

王允为什么要杀蔡邕? 三国杀新武将王允

蔡邕《熹平石经》。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哭董卓,并非是书呆子气发作。那么他为什么要哭呢?他其实是在赌博。蔡邕的官儿是董卓给

蔡邕怎么读 蔡邕书论

kisslanjiao10级被浏览2201次2012.12.04检举zol383762采纳率:48%10级2012.12.04董旻、何旻,min,二声,旻,秋天也。  傅嘏,gu,三声,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赏析之十蔡邕听琴惊杀心 蔡邕听琴翻译

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在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时,有朋友请他出席宴会。到朋友家时,听见屋内屏风后传来阵阵琴声。蔡邕悄悄听了一会而琴声,觉得这声音起起伏伏,若有所失,紧紧张张,有肃杀之气。心想,用音乐招请我吃饭,怎么这乐声

声明:《蔡邕书论篆势 蔡邕书论今译》为网友蓝色之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