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小和温州医科大学同学潘盈盈参与了“12·31”外滩踩踏事件的现场急救,和她们一起参与急救的,还有一名来自杭州的护士,以及七八名外籍游客。
两人都很遗憾,现场懂急救的人太少,有人还用了错误的方法,如果有更多的人会急救,遇难者名单也许就不会那么长了。
普通人学急救,到底难不难?如果要学,哪几招最关键?
心肺复苏术
最基本也最管用
浙江省中医院骨科主任童培建,是浙江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的带头人,这个学会的工作之一,就是在突发灾难时参与抢救。
他告诉钱报记者,对公众来说最基本、最管用的两招急救技能,就是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的一位学生,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碰到乘客突然晕倒,幸好及时进行了心肺复苏,救回了这名乘客。

这次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很多人因为挤压出现呼吸骤停,两位护士对伤员采取的措施也正是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吴小小记得的,现场也有人使劲按压同伴的胸部,但位置是错误的,错误的心肺复苏不但救不回伤者,还可能引发二次伤害。
秋冬季节,也是心脏猝死高发时期。在中国,每年遭遇心源性猝死的约有54.4万人,居全球之首。死亡率高,并不是中国人的心脏病来势汹,而是意外发生时现场很多人不会急救,现场抢救成功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