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君从上大学开始,才看杨绛先生的书。沉静如溪流。即便是十年浩劫,透过先生的身影看过去,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痛彻心肺了。
——国学君按
最近在看《我们仨》,看了两遍还是会满眼泪水,尤其是前两部分,“我们俩都老了”和“我们仨失散了”的部分。
在杨绛的梦里,叫钱钟书去开会的也许就是命运之神。开会的地点说是古驿道的船上,实际就是医院。那感觉像极了一场浑噩异常的疲惫梦境。书中说,古道驿站每天都比前一天远一些。她每天都要数着比前一天走更远才能见到丈夫。她用这样方式写着生命的流逝。

而这时女儿钱瑗也住院,只剩杨绛先生一个人,两边奔波。她每天往返的客栈,其实就是只剩她一人的家。没有了丈夫和女儿,所谓的家也就不是家了,更像是只负责吃睡功能的客栈而已。
用杨绛最后的话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曾遇家中老人感叹,夜深忽梦少年事。
若有似无的一句感慨,令人唏嘘不已。
何况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顾望徘徊,只能感叹,人生如梦。
而就是一本这样的关于我们三口之家薄薄一本的回忆录,却让我们哭了笑,笑了哭。
跟着杨绛在文字体验着他们的经历,感受着家庭的点滴,更加读懂他们仨的生活乐趣和关于家关于爱的很多道理。
1.不必刻意合群,你特立独行的样子很美
钱钟书爱玩文字游戏,经常满嘴胡说打趣。朋友说:人家是口蜜腹剑,他却是口剑腹蜜。所以能和他玩到一起去的人不多,因为不相投的会觉得钱钟书刻薄。
这大概是文人多有的特点,想找个相投的人,很是不容易。
杨绛在书里说:“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就此自解。”
杨绛先生曾提起,又一次参加聚会,钱先生不在,没人帮她应付,刚刚开始寒暄的时候,就隐约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导致整个席间都不太自在。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喜欢独处各自读书的人,甚至连外出聚餐都觉得浪费时间。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交朋友,而是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自己更热爱的事情上,比如读书,书中自有他们的朋友。就像杨绛先生自己说的,到书中去串门。
我们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合群,去迎合一些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群体,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没那么喜欢的事儿,反而愈加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特立独行从来不是坏事,那会让你更有效率,更有光芒。
2.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争吵,求同存异的爱更长久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但其实,吵起来,就变成了对人不对事。吵到最后,连之前吵什么都忘了,甚至到后来变成了人身攻击。这其实很可怕。很多无可弥补的裂痕,都是从这样细小的伤害开始的。
不如学学钱钟书和杨绛,“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到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
求同存异,有商有量,即使真的不能达成观点上的一致,也一定会在逐渐磨合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解决道路。
这世上,值得争吵的原则性问题并不多,影响我们心情的往往是我们揪着不放的无聊琐事罢了。
3.爱她就为她做早餐
杨绛先生是幸福的,因为钱钟书宠她像对公主,像对女儿。
杨绛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她说:“钟书就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又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除了钟书有病的时候,早饭总是钟书做给我吃。”
看到这一段真的觉得不善人际关系的钱先生,真的比撩妹大师徐志摩还要浪漫。试想一个男人每天把如此丰盛又充满爱意的爱心早餐端到你面前,那是多么长情的告白。
做一次不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钱钟书如此爱着杨绛,换来晚年杨绛对他的悉心照顾,生活的百般和顺自是应该。
书里还写道杨绛剪虾的细节。“刚剪一刀,活虾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我说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钟书则说还是要吃的,以后由他来剪。”这场景简直太有爱了!
杨绛自小的生活很优渥,没有做过什么活,为人妻,为人母后能这样的照顾家庭毫无怨言,原本就是一种难得爱意。
而钱钟书反过来,又用早餐来回报杨绛,这样的契合怎能不让人羡慕。
4.对伴侣最大的肯定是,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像你
杨绛在牛津的时候怀孕了,当时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这简直是最虐狗的甜言蜜语,比王小波还厉害啊。
希望自己的女儿像她一样,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因为在他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和你一样好,如果要,就要和你一样的。
而杨绛的回复,更是让人看得偶像剧一般,满眼的罗曼蒂克。她说:“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是啊,他们在对方眼里,都是最完美的存在,所以一个对方不足够,他们都希望女儿也能像对方。
什么都不用说,只一句,孩子的优点都像你,真好。
5.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乐子,相守就是最有趣的事
《我们仨》里有一段杨绛先生的陈述,我几乎是看一次要哭一次的。仔细读来,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不存在特别的修饰,但就是每次都能深深被那种真挚的爱打动。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样儿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阿圆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说的没错,这种三口之家在生活中其实再平凡不过,几乎人人可以轻易拥有。但真正拥有“我们仨”这般感情的组合却并不多。
很多夫妻经过生活的磨练,多年之后嫌弃彼此,少了共同语言,缺少爱与体谅,对孩子也不足够包容。久而久之,变得无话可说,家里也变得死气沉沉。
其实,我们都忘了最初的那份简单的快乐,要求的越来越多,欲求就越来越不满。
回归本质,一家人健康地相守在一起就是最简单的幸福,平安相聚,即便各自做自己的事,什么都不说,也能感受那种稳稳的幸福感。
如果你有时觉得生活无聊,可能无趣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觉得生活需要有所改变,可能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从未后悔,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做好自己,与人相爱相知相守,把握人生微小而安稳的幸福。如此,就是最幸的人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