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的童年和少年,可以说是一部与老爸的斗争史!
1902年,石三伢子从外婆家回来,进了离家不远的南岸邹春培私塾读书。这个聪明过人、记忆惊人的伢子读书和作文章从不让先生操心,大家都叫他“省先生”。
可这个“省先生”一点也不让人省心!有一次趁邹先生外出,小毛带着小伙伴到塘里游泳。邹先生得知后,决定好好收拾一下这些不听话的熊孩子。
先生一般都出以背不出书或是答不出题来惩戒学生,邹先生考小毛同学的对子出的是“濯足”,毛泽东不假思索,对以“修身”。[1]
可小伙伴们却没有这么出息,有人背《三字经》时竟然背出了“三圈子,有光洋,有锁匙,有谷量……”先生气得火冒三丈,揪起那个学生的耳朵,拖着他跪在地板上。小毛同学赶紧走上前阻止:“先生,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你先打我。可是您得告诉我,孔夫子不准洗冷水澡么?”说罢还背出了:“暮春者,春服竟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孔圣人让我们下水游泳的!”
邹先生被气得脸都绿了,气乎乎走出私塾,找到毛爸爸,阴腔怪调地说:“顺生兄弟,你家润之了不得哩,他的才学比我还高,我没有教他的本事,你还是把他领走吧。”
儿子被先生退学,毛爸爸冲进学堂,拎起儿子,一顿痛打。可是这个特别的孩子,很快又惹出别的事来!
有一次,邹先生让小毛同学背书,他没有按规矩站起来,还有理有据地争辩:“既然我坐着背书你也听得清楚,那为什么我要站起来背呢,你是坐着的,我也要坐着!”
“师尊”被挑战,邹先生气疯了,要把小毛拉起来。小毛最反感打骂学生,挣脱出来,大摇大摆地走出学堂。他知道闯了大祸,一定少不了老爸一顿毒打。
怎么办?
还没等小毛想出对策,毛爸爸已寻了过来,远远就大骂:“小免崽子,你能了,连先生的话也不听了,看我不打死你。”看到老爸目露凶光,正恶狠狠地追过来,小毛撒腿就跑,毛爸爸怎么也追不上,急得跺脚直骂:“你跑,你能跑到哪去?除非你永世不回来!回来,我就要打死你这个没王法的东西!”[2]
再也不能这样受压迫,我要造反!想到《水浒传》的那些梁山英雄,小毛决定上山去!
他朝着想象中县城的方向一直不停地走啊走,幸好遇上好心肠的阿婆和那些烧砖瓦的叔叔收留他,才没让挨饿和露宿山野。三天后,他才了回家。
据毛泽东回忆:“回家之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情形反而好了一点。父亲比较能体谅我了,而塾师也较前来得温和。我这次反抗行为的结果,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是我第一次胜
胜利的‘罢工’。”[3]
事后,毛爸爸把儿子送到了关公桥私塾,先生毛咏生也拿这个又聪明又调皮的学生一点辙都没有。半年后,他写了个纸条让毛泽东拿回去给他爹,说:“你不用再来了。”[4]失学后,毛爸爸又先后把儿子送到了桥头湾、钟家湾两个私塾读了一年多的书。结果一样,没有一个先生受得了这个爱闹腾的学生,尽管他很能读书。
毛爸爸很执着,第五次把儿子送进了自家亲戚毛居宇的井湾里私塾。小毛打小就佩服堂哥毛居宇的学问,却不喜欢他和所有私塾先生一样教人死读书,他不愿读《四书》、《五经》,就和小同学串通起来,反对背书;让他好好在教室温课,可等先生一离开,他便组织小朋友排队打仗,由他当‘元帅’,让大家冲锋,把整个教室弄得乱糟糟的。[5]毛宇居经常被小堂弟气得抓狂。有一次,他罚小毛做首赞井诗,小毛绕着天井念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6]
念完这首诗后,毛泽东永远对私塾失去了兴趣,他情原帮忙父亲下地干活,不愿再回私塾读书。据毛泽东回忆:“我13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7]
离开学堂后,小毛心里仍想着读书。白天,他在农闲时偷偷读书,晚上,给父亲记完账后,偷偷点起油灯读书。为了不被发现,他就用蓝色的被单遮住窗口。毛爸爸还是发现儿子的“秘密”:“石三,你一个晚上就用掉一盏灯油,这一个月下来得好几百文铜钱呢,再这样下去,家产都被你败光了!”在毛爸爸看来“泥脚杆子,读么子书啰,只要能记记账,打打算盘就行咯!”
毛爸爸除了不让儿子读书,还对儿子十分抠门。毛泽东回忆说:“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他便要我到田间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粝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则既没有蛋也没有肉。”[8]
那里的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毛泽东对斯诺说:“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组成的,有时甚至雇工也在内。”[9]
有一次,毛爸爸在家中宴请,父子俩吵了起来,在亲朋好友前挂不住面了,就抡起家伙追着儿子打,小毛被逼到了池塘边上,无路可逃。正当毛爸爸准备动手时,小毛急声道“站住,你再上前一步,我就跳下去!”毛爸爸被慑住了,边上还那多人看着呢,如果搞不定儿子,以后自己在冲里就没得混了,如果自己逼儿子跳水,自己的名声也臭了。
怎么办?谈判。
老子儿子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内战”停止,小毛给老爸磕头赔不是,条件是老爸不能动手。后来,小毛得出“真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10]
毛爸爸就那种典型的老式家长作风,不仅苛刻、抠门、粗暴、惟我独尊,经过一次次和父亲斗争,小毛终于找到了一套对付自己老爸的方法: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到了13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点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的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11]
(毛泽东与母亲、弟弟)
让老爸爸头大三圈的事还在后头!
1909年秋,在毛泽东要求下,毛爸爸把他到毛岱钟先生那学习大清律法。因为毛爸爸曾输过一场官司,当时他的对手引用了一句很合适的经书上的话,他因此而败诉。[12]正是这半年的法学启蒙教育,让毛泽东熟知法学常识,让他知道了法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为帝王服务、为达官显贵服务的,专门震慑平头百姓的,明白这一点后,他对法律彻底失去了兴趣。
1910年刚过完正月十五,小毛提出要到毛麓钟那读书,毛爸爸也觉得闹了N个学堂的儿子没人管得住,放到“秀才二伯”那最靠谱!
在毛麓钟的教导下,毛泽东知识大涨,可闹腾的本事也更大了。
那年,湖南发生大水灾,商人囤积居奇,借机抬高米价。很快,韶山冲的米价也飞涨起来,本族的穷人毛承文得知毛家祠堂里囤积着100担米,就要求族长平价粜给乡亲。这些米都是族长大人毛鸿宾准备运到外乡高价出手的,低价卖了,族长大人可不乐意。
买不到米,毛承文就大闹祠堂,族长召来大批人马,将毛承文拿下,还要以族规痛打“刁民”五十大板。得此消息,毛泽东从学堂赶来,搬出了族规据理力争:“我族‘家规’里有这么一条:公项银谷,其出入每年凭众清算,注载公簿,以示清洁,如有肆意侵噬,除追还赔偿外,立行斥革论罚!”[13]族长气咬牙切齿,灰溜溜走了。
从外地做生意回来的毛爸爸得知儿子造了族长的反,痛心地说:“石三,小时候闹你学堂,在家你和我闹事,现在你长本事了,闹到祠堂里去了,我看再过几年,你就会和那些反民一样闹公堂了!”
正如毛爸爸所言,他的石三果真在一年后闹了湘乡公堂,九年后闹了省城公堂,带头驱赶张敬尧;十七年后,闹了国民党的公堂,在井岗山建立了自己的“公堂”… …
正因为自小与父亲争斗,毛泽东练就了倔强、不屈、反叛、不挠的性格。毛泽东也高度赞扬这造反精神,因为他一次次在造反中成功,在一次次成功中成长,真切体味到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人与斗,其乐无穷。”
[1] 转引自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整理《韶山老人座谈会纪要》(1960年4月);李捷、于俊道《实录毛泽东》(第1卷),长征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12页。
[2] 转引自《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西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张启华《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5页。
[3] (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泽,《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年11月版,第27页。
[4]转引自《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西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张启华《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5页。

[5] 转引自郭梓材《我对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湘潭文史资料》第1辑,第7页;尹高朝《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5页。
[6] 张启华《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7页。
[7]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122页。
[8] (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泽,《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年11月版,第27页。
[9] (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泽,《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年11月版,第27页。
[10] (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泽,《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年11月版,第27页。
[11]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121页。
[12] 李锐《毛泽东峥嵘岁月(1893-1923)》,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19页。
[13]张启华《读懂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