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字横向变纵向 文字探源纵向分类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word文字横向变纵向 文字探源纵向分类

 

笔者在《沉思神秘的玛雅文明》时,对甲骨文“册”和“典”等字进行了纵向分类思考,疑惑甲骨片非当时主要文字载体,推断甲骨片属当时文字载体旁支,不过是巫卜文化活动记事刻辞的遗留,当时主要文字载体我们并未发现或已无从发现。所以记《寻找甲骨文的踪迹(又名:甲骨文思考)》一则日记。

 

“甲骨文'册’字,由参差不齐的四直竖和串连四直竖的'口’型(也有不封口或一边封口的)组成。'典’字形似双手捧一册(书)而读,甲骨文'典’字是'册’下'双手’中间加有一'口’,'口’后来也许被演变掉了。古人造字形象简练,栩栩如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了汉字组成的基本原理,我们称之为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十二个字为后人简略出汉字发展史的脉络”;“甲骨文一个'册’字告诉我们什么?至少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比甲骨文早的中国早期文字绝对不是'书写’在龟甲之上。那比甲骨文早的中国早期文字'书写’在哪里呢?按其可能性排列有三种:一在兽骨(比如动物腿骨)上;二在木条上;三在玉条上”。通过对“册”和“典”字的文字演变和文字载体变化,综合纵向分类比较思考,推断甲骨文是“目前所发掘出的中国殷商时期文字'实物文献’的旁支,当时文字的主要'实物文献’我们尚未发现,或者说有发掘却没有被认知”(摘自日记《寻找甲骨文的踪迹》)。

 

“古人初创汉字绝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甲骨文都有它不同形式的思维模型,或者说许多甲骨文都应该有不同的实物对证存在。象形文字起源于象形,形是什么?无物则无形。每个汉字初创时一定有有形实物存在,找到这些实物就能打开汉字起源之迷。中国象形文字早期最根本的造字法则是'象形’,后来才有'指事’、'会意’、'形声’,再后来又有'转注’、'假借’等。汉字是逐渐成熟起来的,也是一个一个诞生的,研究原始汉字的成字先后循序和基本分类,对打开汉字起源之谜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去解开这个硕大的中国结”(摘自日记《寻找甲骨文的踪迹》)。

 

《寻找甲骨文的踪迹》(图文可参见《中国考古》网)文字不长,主要观点:1、判断甲骨片不是当时文字主要载体;2、相信我们的文字初创时都有一一对应的实物存在;3、推断甲骨文天干地支是古人曾经使用过的“法器”等器物的图解概括;4、提出研究文字成字先后循序和基本分类,有利于揭开我们文字起源之谜。本则日记重在呼吁建立实物(文物)与文字对应档案。

 

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载:“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对文字的分类归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字“人”与带有单立人(汉字偏旁名)的文字,文字“手”与带提手旁的文字,文字“木”与带木子边的文字等等,都有成字先后秩序。能够成为文字偏旁的文字可归为初类文字,是文字或刻划之始。自然界或许都可以找到“初类文字”的具体形象,要么是大自然之物(如:日、月、山、水、贝等),要么是人本身之体(如:首、手、足、口、耳等),要么是人创造之实(如:琮、鬲、车、丙、酉等)。殷商及以前时代的文物,都存在是文字实物对应的可能。鉴定那些珍贵的文物,特别要注重挖掘文物用意与文字初创的关系。物、体、实三类或是文字初创之首。把“初类文字”厘清,找一找实物(文物)与文字的互证,文字起源可渐渐水落石出。当然,文字还有情、意、音之分,不是物、体、实能囊括完整。但情、意、音或从属物、体、实,或存有关系可寻。文字起源的关键在物、体、实。逐步去建立实物(文物)与文字互证的档案,既对厘清文字创建先后顺序有帮助,也对文字探源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字起源的考证受到中国历代政府的关注,更加得到今天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我们在考证中国文字起源时的思路并不开阔,侧重于文字与文字的对证、演变研究,缺乏对出土文物与文字关系的研究,其实许多已出土的文物就是活生生的中国文字”(摘自日记《寻找甲骨文的踪迹》)。笔者孤陋寡闻,觉得民间对文字起源推断稽证十分活跃,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当然,实地考古受多因素影响,文字考证难度大,实物证据少或还存在分类归纳的缺憾。历史传说仓颉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鸟迹书”。史书《通鉴外纪》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所谓“鸟兽之迹”,可以断想或是鸟兽足迹,或是鸟兽符号。古埃及圣书体文字有许多带有鸟兽符号,“圣书体”与“仓颉文字”关系颇有考证必要,揭开“仓颉文字”之谜是一个硕大夙愿。由于苏美尔人之谜尚未揭开,苏美尔人、古埃及人、黄帝族人三者关系扑朔迷离,考证厘清文字起源利于增进人类合作。研究“仓颉文字”与“圣书体”关系意义非凡也深远,但无论结果怎样,笔者判断古埃及文明与古中国文明依然是两种文明,因为至少目前在古埃及文化遗迹中尚未发现易经阴阳八卦任何“蛛丝马迹”。人类种族迁徙扩散与各种文字起源是两个问题,种族与文字有联系,但更多的联系在地域。网上见到许多学人将“仓颉文字”与“圣书体”进行比较研究,也有许多学人在释读探究夏文字。许多默默无闻的学人执着无私的研究,令人欣喜、期待和钦佩。

 

       总之,许慎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十二个字为我们简略出文字脉络,这只是文字横向分类。我们缺乏对文字的纵向分类。通过对文字“物、体、实”,以及“情、意、音”的纵向分类,建立实物(文物)与文字对应档案,或许能找到一些文字起源的“曙光”。考古中关注古代文物与文字比较,特别要关注像天干地支等初期文明用字,此类文字是否存在实物对证,都是揭开文字起源之谜的尝试。期待许多有心人共同去对文字纵向分类,建立实物(文物)与文字的档案,早日解开文字起源这个硕大的中国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6151/731215077011.html

更多阅读

excel横向变纵向 法治视角下的民主参与制约的纵向监督

     1.法治视角下的民主参与制约观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过不同的形式。传统的民主制度中,公民作为国家权力主体的参与仅限于选举议会成员和国家元首。这种代议制民主在自由市场经济年代政府作为“守夜人

声明:《word文字横向变纵向 文字探源纵向分类》为网友暮烟疏雨之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