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草科名菊科牧草科拉丁名Compositae牧草科英文名Composite Family牧草属名女蒿属牧草属拉丁名Hippolytia Poljak.牧草属英文名Hippolytia天然牧草女蒿牧草学名Hippolytia trifida (Turcz.) Poljak.=Artemisia trifida Turcz.牧草英文名Trifid Hippolytia牧草图片地理分布女蒿(别名三裂艾菊)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和宁夏等地;蒙古也有。形态特征小半灌木。高5~25厘米。根粗壮,木质,暗褐色。茎短缩,扭曲,树皮黑褐色,呈不规则条状剥裂或劈裂,老枝灰色或褐色,木质,由其上生出多数短缩的营养枝和细长的生殖枝;生殖枝细长,常弯曲,斜升,全部枝密被银白色绢毛。叶楔形或匙形,3深裂或3浅裂,裂片条形,灰绿色。头状花序狭钟状,4~8个在茎顶排列成紧缩的伞房状花黄色,管状,两性,结实。瘦果圆柱形,无冠毛。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荒漠草原地带观察,于4月下旬返青,7月中、下旬孕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月为果后营养期,11月中旬枯黄。 耐旱、耐寒、耐瘠薄。据研究,地下部分具轴根系,根颈较粗壮,常分布于地面以下3~5厘米处。主根2~3条,粗壮,可入土40厘米左右,侧根发育较差,多横向或倾斜伸展。女蒿为早生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主要出现在蒙古高原荒漠草原带的东半部,为优势种或建群种。在小针茅草原群落中,可成为优势植物或伴生植物,多生于砂壤质棕钙土上,也稀见于草原带向荒漠草原带过渡的边缘地区。女蒿草原中比较常见的有两个类型:女蒿十戈壁针茅草原和女蒿+沙生针茅草原。前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东北部的平原及丘陵坡麓地段,该处是利用价值较高的放牧场,适合各类小家畜全年利用。后者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带的西北部,这类放牧场的生产力虽然较低,但它和前者一样是荒漠草原地带的优质放牧场,宜山羊、绵羊和骆驼放牧利用。饲用价值中等饲用小半灌木。青鲜时羊和骆驼喜食,马乐食,牛稍食。结实后羊最喜食。骆驼、马喜食,对羊有抓膘作用。冬季枝条保留较好,是冬季荒漠草原放牧场上的重要饲用植物。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女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