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多次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漫画,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1月7日遭到三名极端分子的袭击,十二人死亡。
讽刺漫画居然导致如此血腥的报复,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不言而喻。为什么会如此呢?
《查理周刊》是法国的一份漫画杂志, 1969年创刊,1981年休刊,1992年复刊,如今发行量达4.5万份。它是一份左翼的刊物。所刊作品讽刺范围广,罗马教皇、主教、伊斯兰教先知、各国政客都是其讽刺对象;作品的讽刺尺度大。这次惨剧发生后,《查理周刊》的作品立即风靡于网上。这些作品,大概多可以用“淋漓尽致”“肆无忌惮”来形容。
《查理周刊》刊登描绘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的漫画
这样的风格,有关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漫画当然会引起穆斯林的不快。法国穆斯林团体,早就发出抗议。而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则更是发出死亡威胁。但《查理周刊》置这些抗议和威胁不顾,坚持自己的言论自由,我行我素。
因此,在惨案发生后,有人认为这是《查理周刊》不顾别人宗教信仰,不顾别人感受,咎由自取。美国天主教联盟主席比尔?多纳胡,就说这起事件是该杂志“挑衅”造成的,而英国《金融时报》网络版也刊登托尼?巴贝尔的文章,说事件是因为《查理周刊》的愚蠢导致的。不过,西方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查理周刊》,表示要捍卫言论自由。
的确,从表面看,《查理周刊》的作品风格有挑衅意味。问题是为什么被挑衅的众人中,只有那些极端分子做出如此暴力反应?《查理周刊》为什么又我行我素、出事后能得到西方社会的支持?
背后的原因就是,西方进入近代以来,人本主义逐渐取代神本主义,言论自由已经成为社会基石。但极端分子们的思维,却仍停留在传统社会,对神的崇拜,超过对人生命的尊重。
一名法国女学生在伦敦举起受害者漫画像,并写道“我就是查理”
西方也曾经历神权时代,对上帝的亵渎也会导致杀身之祸。但是经过近代以来四五百年的发展,人本主义浩浩荡荡,以人为本深入人心。从历史上宗教战争、宗教迫害中得出教训,实行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宽容异见。在现代西方社会,言论自由成为维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手段,就是保守的宗教势力,也逐渐适应现代社会。
在这样珍惜言论自由的社会,媒体言论有很大尺度,民众也习以为常。如果有人觉得被冒犯被歪曲,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因为大家明白,言论自由已经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基因,是不可分割不可妥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查理周刊》经常大尺度讽刺总统奥朗德,甚至在一幅画中画出他的生殖器,但极端分子屠杀发生后,奥朗德立即赶到现场,严厉声讨袭击。
但那些极端宗教分子,虽然也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享用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甚至享用着现代社会制度带来的保障,但他们的思维却少有现代因素。在他们看来,他们信仰的坚持的是唯一正确的,这一点也以理解,但问题是他们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能容忍,脑子没有宽容的概念,也没有言论自由的概念(或许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有言论自由)。所以我们常常看见,有不少作家画家被列入极端组织黑名单,不少报社因言论而受到极端分子攻击。
必须要指出的是,极端分子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穆斯林,无论是穆斯林国家还是穆斯林民众,都反对极端分子。就《查理周刊》的“挑衅作品”,法国穆斯林团体也坚持用和平抗议和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极端分子袭击后,法国穆斯林团体也进行了谴责。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支持言论自由,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是否会让西方社会的言论自由打折扣?
从悲剧发生后的情况看,西方社会,从政治家到艺术家到民众,大部分都站出来,表达支持言论自由的决心。
但用一个意大利漫画家的话说,“因为画了一幅卡通画就被人打死,即便再勇敢的画家都会对这个行业望而却步。”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对媒体的言论自由究竟会有什么影响,还的确需要观察。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刊登一篇评论说,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团结面对暴力”,决不能让恐怖分子得逞。这篇文章认为,如果,第一,媒体因为恐怖袭击,就开始或多或少的自我审查;第二,因为恐怖袭击,人们开始对伊斯兰教有偏见,那么恐怖分子就得逞了。因为如果这样,恐怖分子不仅用中世纪的暴行,打击了现代的“言论自由”,而且还绑架了伊斯兰教——他们有什么资格代表伊斯兰教?
问题是这两种可能都存在,这也是恐怖袭击的最恐怖之处。
【一财网首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