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汤药——右归丸。
右归丸
歌诀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组成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用量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
用法
将熟地蒸烂杵膏,余为细末,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现代用法:蜜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配伍特点
本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妙在“阴中求阳”;且集诸补药于一方,所谓纯“补”无“泻”之剂,“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景岳全书》),使元阳得以归原,故名右归。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辨证要点
本方为命门火衰证之常用方。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为辨证要点。
故事一则
明代名医张景岳和他父亲老爱喝两盅,结果到了四十岁以后,跟他爹一样,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就是一喝酒,就闹肚子。张景岳自个儿读的书也多,就把以前古代各个医家论述的治疗酒泻的方法都找出来了,什么朱丹溪的,什么薛立斋的,都拿出来看,然后看着合理的,就试着服用。
这些人里面,朱丹溪认为酒是热毒,所以用的是凉药,黄连什么的,薛立斋是补脾的,反正各有说法。张景岳按照这些说法,服用了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都没有效果。
此时的张景岳,心情很是复杂,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闹肚子,居然把自己给彻底地难住了? 他很不甘心,于是就潜下心来,开始仔细地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琢磨的结果是:他认为这个病是命门火不足造成的,需要峻补命门。
于是,他自己创立了右归丸、胃关煎、一气丹等方子,服用了一年,最后把自己的病彻底给治疗好了。(当然,他把酒也给戒了。)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