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本能 激发孩子寻找幸福的本能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呼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好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有些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快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的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幸福的本能 激发孩子寻找幸福的本能
  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

  西方教育界人士说,"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寻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6551/953504117204.html

更多阅读

思考幸福哲文十篇 给人生一次幸福的机会 喻哲文

什么是幸福老子说,幸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幸福就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罗素说,幸福是永远相对的,因为宝贵而珍惜,因为珍惜而幸福,这永远是获得幸福的真理。孩子们说,幸福是甜甜的巧克力;病人说,幸福是远离疾病和痛苦;农夫说,幸福是

《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寻找幸福的起点 720p

幸福的定义——《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幸福,什么是幸福?是拥有一大堆的金钱和财富,或者是有一个对自己好的家庭,还是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的看法,谁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别人的幸福进行定义,因为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干

寻找幸福的赫克托 寻找幸福,不如经营幸福……

  现在,很多的男女都在寻找着自己所谓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身边的人不能给予幸福,始终想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有的终身都在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记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

声明:《幸福的本能 激发孩子寻找幸福的本能》为网友少年与猫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