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先生说“得其一万事毕”,这里“一”指的就是内劲。若得孙氏拳内劲(这里所谓“得”意指内劲充实到用于技击的程度),则在技击中爆发与控制完全统一于一,感而遂通,当急则急,当缓则缓,无不如志。若未得孙氏拳内劲,则在技击中爆发与控制无法完全统一,两者成为一对矛盾,不仅需要能力,也需要用脑子来处理。
我本人属于内劲没有充实到可以感而遂通用于技击的程度,因此我的经验自然属于爆发与控制需要用能力和脑子来处理的经验。
对于年轻体能好者,在技击中多选择以爆发模式为主,所谓爆发模式指三种爆发的复合:速度爆发、频率爆发、劲力爆发。速度爆发指身体移动和出拳出腿的攻击速度快。频率爆发指攻击频率快,攻击连续性强,间歇短,攻击的连接紧密。劲力爆发,指爆发力大。
应对爆发模式的攻击,一般可选择的策略是三种,其一是以爆发对爆发。其二是以控制对爆发。其三是以控制和爆发的组合对爆发。
以爆发对爆发,如果我的爆发模式明显强于对手,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如果水平相差不大,则容易形成乱战,偶然性起决定作用。
以控制对爆发,如果我的控制能力明显强于对手的爆发模式,自然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否则,必然被动挨打。单纯依靠控制想取胜对手,在双方的实力、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
以控制和爆发的组合对爆发,即使对手的爆发能力略强于我,这也是唯一可能制胜的应对策略。其原则就是要让对手别扭,使对手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当然三种应对都是以能力为基础。
现实可见的例子就是泰森的几场经典比赛,泰森是爆发模式的代表,能力明显比泰森弱者,如果以爆发对爆发,速败之。欲求单纯的控制来消耗者,亦败之。而霍利菲尔德所以能胜泰森,原因是他的爆发模式虽略逊于泰森,但也有很强的攻击力,而且他的控制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泰森的爆发,因此他采取的策略就是以控制和爆发的组合来对付泰森的纯爆发模式,使泰森打起来非常的别扭,最终落败。之所以举拳击的例子,因为很多人都看过泰森的比赛。其实更典型的例子常常出现在MMA这类所谓的“无限制”竞技比赛中。事实上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规则限制越少,以控制和爆发的组合模式对付单纯爆发模式的取胜几率就越高。因此,爆发能力虽然非常重要,但单一突出爆发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培养技击高手的正轨。正轨是培养爆发能力与培养控制能力并重。
所谓控制模式指五种控制能力的综合:位置(距离)控制,节奏控制,劲路控制,气血控制和神意控制。

对于未得孙氏拳内劲者,一般只有前三种控制。
对于年龄大且体能弱者,他们在技击中多采用控制模式为主,期望通过技术和经验来控制对手。这时如果你的技术与经验不如对手,你就需要立即采取爆发模式进攻,旨在打乱对手的节奏和心理承受的预期,乱中取胜,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是唯一有可能取胜的策略。
如果一个人的内劲没有充实到在技击中感而遂通的程度,那么爆发与控制就一直是一门值得考究的技击艺术,其中包括策略和能力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