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系。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绵亘于中国和印度、不丹、尼泊尔、锡金之间。西起帕米尔,东到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为世界上任何山系所不及。那么,这样一条高不可攀的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
  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中国有个成语叫“沧海桑田”,它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海洋和陆地这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而这种变化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就表现得非常典型。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的结果。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地区曾经被浩瀚的古地中海所覆盖。在地质历史年代的第三纪早期(距今约7000万年前),南方来的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我们所在的亚欧板块相撞,碰到了一起。两者的相互挤压,使这里的地壳开始向上抬升,海水逐渐向西退去。海洋逐渐消失,陆地逐渐形成。岁月如梭,两个板块的相互挤压和碰撞虽然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到了第三纪晚期(距今约300万年前),发生了地质历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叫做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从雅鲁藏布江一线附近处向亚欧板块下俯冲。在此过程中,强大的挤压作用使亚欧板块一侧发生较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大致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原上部的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弯曲、重叠,向上隆起,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他高原上众多的山脉。
  1964年,我国的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脉希夏邦马峰山麓海拔4300m的地方,发现了身长超过10m、世界上最大的鱼龙化石。这证明今天白雪皑皑、雄伟多姿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曾经是东西横亘、波涛万顷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有科学事实证明,喜马拉雅山从一片汪洋横空出世以后,一直在不断地上升,然而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却是在最近一至二万年地壳运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里的上升速度是一亿年以来为0.04厘米/年,五十万年以来为0.2厘米/年,十万年以来为1-1.5厘米/年,7000年以来达到4-7厘米/年。有人根据印度板块的漂移速度计算出喜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上升着。解放后,我国测量工作者在西藏高原东部进行过重复水准测量,测得那里的上升速度为每年0.5-1厘米。科学家们断定,只要印度板的向北漂移俯冲运动不停止,喜马拉雅山的这种上升运动亦不会止息。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时间
  5000万年前,当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前进时,在西藏雅鲁藏布江的缝合处,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下方俯冲,出现第一个俯冲带;35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推进,当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时,印度板块的岩石层发生分裂,地壳仍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处向下俯冲。由于冲击的力量,印度板块的地壳物质受到挤压,堆积在缝合带附近,形成山脉,奠定喜马拉雅山脉的基础;2100万年前,当印度板块在缝合带处俯冲的深度达到100km时,由于欧亚板块上地幔的浮力太大,该俯冲被迫停止。但印度板块仍向北迁移,并出现第二个俯冲带。由于这个俯冲带的作用,使它上方的地壳隆起,基本形成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1100万年前,由于同样的原因,欧亚板块上地幔的浮力,使印度板块的俯冲带又被迫停止。印度板块继续北上,出现第三个俯冲带,再一次使喜马拉雅山隆起。根据这种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不止出现一次,而是多次;并且喜马拉雅山脉的物质成分,主要是印度次大陆地壳,而不是欧亚大陆上地幔的物质。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一个逐渐隆起的过程,具体的www.(aIhUaU.com时间段大致是5000万年前到1100万年前,并且现在还在上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6851/429384987473.html

更多阅读

钱塘潮的成因 钱塘潮是怎么形成的 钱塘潮的成因是什么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钱塘潮是怎么形成的。  钱塘潮的形成原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那么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

月食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月球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球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月球的环形山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月球的环形山形成原因  喷射

月球表面陨石坑组 月球表面的坑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月球表面的坑是怎么形成的?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月球表面的坑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月球表面的坑形成原因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

声明:《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怎么形成的》为网友萌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