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出差,早起发现餐厅还未开张,经征得服务员同意,自己进厨房做了一碗牛肉面。
牛肉是餐厅厨师已烧好的,味道辣了一点,但牛肉软糯香浓。就靠这烧牛肉的水平,另开一家烧菜馆应该生意不错。
那天的红烧牛肉面早餐
回家之后,一直寻思自己也做一次这样的牛肉。
黄牛胸膜(为不引起歧义,不谈价格),用清水冲泡20分钟,尽量洗去血水,再入锅加料酒煮透。
捞起沥干,原汤滤渣装盆。
牛肉改成小坨,上糖色并用油煎炸至微焦黄
几根干辣椒用油炸香,姜块拍碎下油锅,与郫县豆瓣等酱料炒香
下牛肉翻炒
加原汤和香料,以及足够的盐。
咸鱼淡肉,盐千万不能放多,尝尝有点盐味就行,因为烧制过程中汤会减少。
烧至筋膜软糯即可。
东酸西辣,南甜北咸。
吃肥肠面时总会想起陆文夫的《美食家》和孔姨太太家中的石板桥。
而牛肉面,则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这次做的牛肉面轻油重原汤,麻辣味足不张扬。
泡仔姜炒牛柳
做回锅肉最好用土猪肉。
我的总结,煮透切片的土猪肉在爆油时一般是:一出油多;二起灯窝;三不沾锅。
泡椒酸菜花鲢和鲢鱼肚,第二天的家庭版“面遭殃”。
周六早上,本来很想做一次红油抄手,但懒劲又犯啦。照例老三篇:豌杂面和虾饺。
周六晚,朋友叫去献艺,又做了7、8道菜,但有的菜只能从家中带去,例如盐焗鸡。
荷叶打包,晾啦蒸熟
周日照例豌杂面,好无聊
下午做点小吃:黄凉粉
将磨成细面的黄豌豆粉兑入水中,用滤勺将未溶解的粉粒碾碎

烧开适量水,将粉浆徐徐倒入,不断搅拌10余分钟
倒入食品盒冷藏至常温
食品盒事先刷点油
倒出切条,兑好调料,真是美味
家里的紫苏和疯长的迷迭香
将眉毛肉切成丝,再切成石榴粒大小
入冰箱冷冻半小时,切成米粒大小,切的时候刀要带水
加姜末、五香粉、盐、粉浆等
一个方向搅上劲
准备鸭块、仔姜和红青尖椒粒
鸭块下油锅,中小火
直至油色清亮
炒个紫苏鸭杂
炒香郫县豆瓣,下鸭块,加料酒、糖、酱油、配料等
姜爆鸭子
番茄粒炒香炒红亮
黄花菜去蕊汆水
加骨汤,做肉丸,番茄黄花丸子汤。
如果开私房菜,我会这样做,用番茄皮做朵花,配上紫苏叶。
至少。。。。。一位
撑死人的姜鸭面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