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发酵 舌尖上的训诂:发酵出的美食

舌尖上的训诂:发酵出的美食

文/王宁

发面饼(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发酵

用酵头发面蒸馒头烙饼,是北方人最常吃的主食。发面的使用,在中国少说也有两千多年、近三千年的历史了。这一点,从“酵”字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我国古代有一部记载周以前政治制度的书叫《周礼》,又叫《周官》。这部书的《天官 醢(hǎi)人》记载,醢人负责掌管“四豆之实”,豆是一种类似今天高脚盘子的食肉器,醢人负责在祭祀时庖制豆中的食物,除了各种畜肉海味和菜蔬外,还有“酏(yǐ)食糁(sǎn)食”。

舌尖上的中国 发酵 舌尖上的训诂:发酵出的美食

发面(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发面引子

酏食是发面饼,糁食是菜粥。郑司农注“酏食”说:“以酒酏为饼。”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以酒酏为饼,若今起胶饼。”这里的酏,是发面引子,“胶”又写作“教”。《汉书 李陵传》注引孟康说:“媒,酒教。”这可看出古人对发面的认识,那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发面是用一种媒介物,也就是引子来使面象酒一样发酵。这就是后来“教”字发展为从“酉”的“酵”的原因。后来发面的引子称“起子”、“酵头”,正是从“起胶饼”的“起”、“胶(酵)”发展来的。

馒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发面馒头以后一直用作祭祀,《齐书》记载,太庙四时祭荐宣皇帝都供起面饼,当时已经有了用酵头发面后再加草木灰中和其酸味的技术。中国的熟食烹饪,不仅菜肴烹调术很早就极发达,主食的制作也早有经验,算起来,中国人懂得吃发面馒头,比欧洲人懂得吃面包,要早好多个世纪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051/708330148934.html

更多阅读

形容突破困境的诗句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  第一篇怎样突破读书的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由来  (一)障碍起因于知易行难  如果从知行与难易的观点来看世界,所有世界上的事物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知难行难,一类是知难行易,再有一类是知易

崔护与桃花女 崔护与桃花女的关系 对崔护的评价

崔护简介崔护是唐代时期的人物,据说他是从博陵这个地方走出来的,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的介绍并不多,就是在崔护简介中也并没有太多的介绍,只知道他曾经做出了一首《题都城南庄》,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让他流传青史、脍炙人口。关于这首

关于宽容的名人事例 关于宽容的名人事例52_宽容的事例

关于宽容的名人事例、名言……【实例】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它要求清心寡欲。“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小肚鸡肠,难以容人者,大多是自私自利之徒。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是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

声明:《舌尖上的中国 发酵 舌尖上的训诂:发酵出的美食》为网友卖弄嘲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