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中国卒中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正式发布我国首个《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明确了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和等级,设定了卒中医疗质量的绩效指标,并提出了构筑我国卒中救治网络的要求,将为全面提升我国的急性脑梗死救治水平提供规范化指导。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指南》的出台,是全面提升我国急性脑梗救治水平的第一步,我们号召全国医疗机构依照《指南》中的标准建设卒中中心,与此同时,全国质控中心和省级质控中心会加快建设卒中中心网络,促进卒中中心之间的经验交流、数据分享,最终减少我国卒中死亡率、残疾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医疗负担等,使患者受益。”
时间延误致溶栓不足
卒中是导致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介绍,据2013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原因。
卒中不仅致死率高,更可怕的是致残率高。研究数据显示,每4名卒中患者中,就有3名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我国每年用于卒中的医疗费用高达400亿元人民币。“卒中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楼敏说。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卒中的60%~80%。楼敏表示:“时间就是大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强调一个“早”字,及时救治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
溶栓治疗是惟一被证实可以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残疾率的治疗方法,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迅速重建脑血液循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介绍,国内外指南最高级别IA类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小时内,应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