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规律题公式归纳 高考生物重要规律性关系及公式归纳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重要规律性关系及公式归纳

 

1、蛋白质结构中的等量关系:

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即水分子数目)+ 肽链条数

=mRNA(翻译摸板)中的碱基数÷3

=DNA(相应基因)中的碱基数÷6

蛋白质中至少还有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肽链条数;

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种类为20种。

 

2、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一般方法步骤如下:

①一数——数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则肯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若为偶数,则进入下一步骤;

②二看——一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肯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则再看同源染色体的

行为变化:如果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中的任意一项,即为减数

第一次分裂;如果同源染色体始终单独活动,则肯定是有丝分裂;

③三判断——对照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有丝分裂各时期)来判断分裂时期。

附有丝分裂各期特点(口诀):

①“染色体”复制现“单体”  (间)    ②膜、仁消失现两体  (前)

初中规律题公式归纳 高考生物重要规律性关系及公式归纳

③赤道板上排整齐                  (中)    ④均分牵引到两极     (后)

⑤膜、仁板(重)现两体失     (末)

 

3、细胞分裂中有关染色体的一组概念(染色体和DNA等的数量判断要点):

①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一套染色体(大小,形态互不相同。)

②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没有);

③染色体:   以着丝点数目为准,常染色体:在雌雄个体中没有差异的染色体,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中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

④染色单体:一个染色体复制后内含两个DNA时,才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才有并连在一个着丝点上,着丝点分裂后就没有);

⑤DNA量: 有单体时等于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无单体时等于染色体数;

⑥四分体: (减I前、中期)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两条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 2个染色体= 4个染色单体= 4个DNA)。

 

4、如某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则有: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各2个)→4个精子(2种(互补关系)各2个)

1种精原细胞→1种初级精母细胞→2n种次级精母细胞→ 2n种精细胞→2n种精子

 

5、坐标曲线的判断方法;

①标识——(看横、纵坐标含义);

②明点——(看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

③述线——[据纵坐标(因变量)随横坐标(自变量)而改变的原则对曲线各段进行描述]。

 

6、课本中的有关反应式:

 ①氨基酸脱水缩合: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在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黑暗中,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

光化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

光化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化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8、(1)解遗传题的一般方法步骤:

①依照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导的图解;

②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及染色体位置;

③根据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型;(详细见后面的判断方法)

④抓住“隐性性状”深入探究——“隐性突破法”;

⑤逐对相对性状研究,各个击破;

⑥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来计算概率。(注意性别比例的带入情况)

(2)遗传病判断的一般方法:

肯定判断: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隐;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显;

否定判断:

③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且男患儿必患——可能是伴Y遗传,否则必不是;

④系谱中都是母病儿必病,女病父必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否则必不是;

⑤系谱中都是父病女必病,儿病母必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否则必不是。

初步确定基因型:

⑥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唯一—— 必为纯合dd ;

⑦显性性状的基因型至少有一显性基因——必有D__

 

9、2n的含义:

①、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②、具有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③、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生物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的种类数;

④、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分子的数目;

⑤、一个细胞有丝分裂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

 

10、有关中心法则的内容:

公式:

11、关于两个遗传定律的关系:

 

相对性状F1的配子种类数F1的配子组合数F2的基因型数F2的表现型数F2的表现型1对22×2=432(3:1)2对44×4=1694(3:1)23对88×8=64278(3:1)3n对2n4n3n2n(3:1)n

 

12、有关能量流动的内容:

 

能量的输入能量的传递能量的输出能量流动的内容研究的目的 ①生产者(绿色植物)
  ②光合作用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进行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分解者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传递方向:单向流动
  ②传递数量:逐级递减
  ③传递效率:10—20%
  ④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保护环境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有关物质循环的内容:

(1)碳循环:①特点:循环性、全球性;②循环形式: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CO2形式,群落内各生物间是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传递;③途径:一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固定;三返回——通过动植物呼吸、微生物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返回。

(2)氮循环:①特点:循环性、全球性;②循环形式:进入群落形式——N2→NH3→NO2-→NO3-,群落内各生物间是含氮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传递,回到无机环境形式——NH3、NO3-、N2、尿素等;③途径:三来源——生物固氮、大气高能固氮、工业固氮为NH3、NO3-、尿素等,硝化细菌将NH3氧化为NO3-,植物同化作用转化为含氮有机物;三返回——微生物分解、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返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151/86500313758.html

更多阅读

体育高考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实践探究 运球上篮教案

体育高考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实践探究 云南省沾益县第四中学周琼美655331“半场篮球往返上篮”是一个融速度、力量、灵敏、弹跳、柔韧等各项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是体育高考篮球专项测试中必考项目,在这项测试项目中,要求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详解版 中学生语文基础题目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

考试加油鼓励的短句 为高考生加油的句子

为高考生加油的句子1、试纸浸墨香,金笔下千言。思虑心平定,谨慎落笔闲。且喜平常度,切忌神慌乱。畅游题海后,金榜题君名。六月高考,祝你成功。2、寒窗苦读数十载,秉读诗书千万册,日夜奋进辛劳悴,只为今朝提名时。高考,稳的是心,用的是技巧,冷

声明:《初中规律题公式归纳 高考生物重要规律性关系及公式归纳》为网友妹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