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12期2011年12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SUTEACHERSUNIVERSITYOFTECHNOLOGY
Vol.17,No.12Dec.,2011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
马宁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扼要介绍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初始规范、首要规范和操作规范这三个方面解释《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的合理性以及独特之处,力图阐明以下要点:作品和译者的选择遵循了初始规范;英译本整体的西化风格受到了首要规范的影响;英译本的结构安排和措词受到了操作规范理论的指导。关键词:《于丹〈论语〉心得》;规范理论;图里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522(2011)12-0078-04
2006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解读《论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年11月,中华书局根据节目蓝本出版发行了《于丹〈论语〉心得》(以下简称为《心得》),该书创下了月销售100万册的奇迹。在国内大获成功的同时,中华书局积极向海外输出版权,最终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PanMacmil-)达成协议,并邀请爱丁堡大学亚洲文化研lanLtd
究中心学者EstherTyldesley担任翻译。2009年5月,该书英文版ConfuciusfromtheHeart———An-sWorld由中华书局与英国cientWisdomforToday’
麦克米伦公司全球同步出版发行。据2010年7月30号《人民日报》报道,《心得》英译精装本23万册半年销售告罄,业绩惊人,大获成功。本文尝试从
[1]
该书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初步规范(preliminarynorms)、首要规范(initial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norms)。初步规范包括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的考虑,初步规范在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就发挥了作用。首要规范决定一部译作的整体取向,是遵守源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或者译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图里指出大部分的作品都不会处于两个极端,决定较少地牺牲源语文化规范的译作对于译入语来说是一种充分翻译(adequatetranslation);保留较多源语文化规范的翻译对于译入语文化来说是一种可接受翻译)。操作规范是实际翻译过程(acceptabletranslation
中的实际选择,即语言材料的模式和实际文字的表达。[2]
翻译规范的角度,运用以色列学者图里(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解读这本译作的成功之Gideon处。
二、《心得》英译本与图里翻译规
范理论
(一)初始规范的运作体现于作品的选择和译
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
者的选择
选择《心得》这部作品进行翻译的原因主要是
一、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及其涵义

表作为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
收稿日期:2011-10-17
作者简介:马宁(1986-),女,江苏兴化人,09级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第12期马宁: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79
源语作品的风格、国家推广政策以及西方国家的需求。首先是这部作品在国内的成功,用质朴的语言解读经典,拉近了经典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成功“一是通俗,用一般群众能听懂的语言的原因有:
解说《论语》;二是:有趣,她用古今中外的故事、寓言以及点典型事例,来说明比较深奥的内容,对群。[3]其次是《心得》不同于其它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解读《论语》的作品。国内其它解读《论语》的作品大都是从学术的角度,普通人很难读懂。而且《论的英译本也是同样的问题,根据统计《论语》的语》
各种译本有24种,但是作品的受众都是汉学家或者汉语言文学工作者,语言深奥难懂[4];除此之外,不同的译本存在着不同的语言文化问题,使得普通大众读者少之又少。再次是响应国家政策的结果。为了吸引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更加全2004年,国家正式启面有效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ChinaBookInternational)。在此基础之上,2009年又全面推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ProjectforTranslationandPublicationofChineseCultural)。通过对翻译费用、出版发行及推广给予资Works
助,发挥中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的力量和优势,加大对中国文化著作的翻译出版力度,努力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转播到世界各发起对《心地。[1]中华书局积极向海外输出版权,
的翻译行为正是应了这个形势所需。最后是西得》
方世界好奇《心得》中讨论的孔子哲学思想对解决当今西方人面临的问题能否具有启示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了重创,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其内在的文化危机从深层触发并推动“根源在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的。这次金融危机的
[5]
的不择手段和毫无节制”。应对金融危机就要从
了前进的方向。
选择EstherTyldesley(中文名狄星)为《心得》翻译和她的专业素质、生活经历以及工作态度有中文专关。EstherTyldesley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业,获得英国立兹大学应用翻学研究硕士学位,从2004年开始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任教中文和中英并且在中国贵州的互译。狄星嫁了一位中国丈夫,
婆家生活了4年,对中国西南的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她还是一名译者,曾经翻译过英籍华人欣然《好娘》。[7]译者的选择自然和她自身的专业的作品
素质分不开,同时狄星敬业的态度也是作品获得“她曾经3次飞到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国,拿着译稿和于丹在宾馆一条一条地核实,最长的一次整整四天没有出宾馆,认真到了较真的地。[8]步”
(二)首要规范体现于译文的整体风格译文的整体风格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译入语作品的受众、受众的母语及其文化风格和源语作品的风格。《心得》英译本的受众是普通的大“如果在北师众读者而不是汉学家,正如于丹所说
[9]
。将受大的讲台上,她是决不会这样解读论语的”
众定位成普通的读者,那么就要采用简单通俗的(赞助商)对译语言,句子结构明了清晰。中华书局稿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把意思翻译出来,而且能够传神,能够反映作者的文风,英语读者读到的应
[8]
在源语该是一篇漂亮的散文而不是一个译本。”
文化规范和译入语文化规范的取舍问题上,译者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掌握两种不同文化规范的的契合点,并且在译文中生动地表现出来。译者没有刻板地固守原书的语序、措辞,而是在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西方人的思维逻辑、知识背景、表达习惯大胆地进行了调整,真正在西方的语境“君子之道”整个章节被译下解读中国经典。例如
“君子”是《论者分布到其他每个章节里面,因为的核心词汇,每一章节都有涉及,这样就使得语》
整部作品读起来更像是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作家一气呵成的作品而不是一本译作。从这个层面讲,译者牺牲了较多的源语文化规范,但是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法上,译者保留了较多的源语文化“君子”“小人”“士”“气”的翻译,译者保规范,例如留了较多的中国文化规范,甚至在译作中出现了两处中国的汉字的直接引用。综合以上,译者在两
道德层面入手,改变西方世界一切以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根本的文化观念。怎么提升文化就是摆在西方人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儒家文化在这个合适的契机显露出了作用,中国道德文化强调的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弥补西方将自由和实用推向极端从而造成非理智地抛弃《心得》这部作品正是汲取了社会责任感的缺点。[6]
中国儒家思想的精华,表现为通俗易通的现代语言,为迷茫中的西方民众送去了心灵的慰藉,指明
80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
种不同的文化规范之间,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做出了合理的选择,即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语文化规范,达到了赞助商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反映作者文风的优美的散文[8]。
(三)操作规范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包括模版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
《心得》共分为:序(易中天)、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人生之道、《论语》原文和后记共10个部分,译道、
者将原作的后记作为译作的序,同时舍去了《论语》原文这个部分,变动最大的部分是将“君子之道”分布在有需要的各个章节里面。译作的“Fore-word—WhyConfucius”是译者根据原作后记的内容,并且做出了相应的改编而译成的。从“overtwo开始,按照时间顺序“justoverthousandyearsago”
twothousandyearsago”、“athousandyearsago”逐步介绍了《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过度到“our
[10]
提出了《论语》能够为societyandourlivestoday”
《三五历记》音表示,同时做进一步的解释。例如:译成“SanWuLiJi,ourveryearlyChinesehistory,whichincludesstoriesofhowtheworldwasmade.”;“阳清之气,阴浊之气”译为“thelight,pureYang
[10]
essence;theheavyYinessence”。
和“小人”这组词向来是《论语》研究者“君子”
“thegentleman,thesuperiorman,关注的焦点之一,
”和“thesmallman,theinferiorman”此类的翻译早就引起了译界的关注,有学者指出了不足,也有学者提议直接用中国的汉语拼音表示。此方法虽然值得推荐,但是“君子、小人”之类的文化负载词仅仅用拼音表示出来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来说,这样的翻译等于没有翻译,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在拼音之后加上注释,但是这样的提议一直没有人践行,直到《心得》英译本的出现。在《心得》英译本中,将“君子”译为“Junzi”,并且附上解释“thewordJunzi,whichappearsmoreoftenthananyotherinTheAnalectsofConfucius,describesConfu-sidealperson,whoanyoneofus,richorpoor,cius’
hasthepotentialtobecome.Tothisday,inChina,westillusethewordasastandardforpersonalintegrity,sayingthatsuchandsuchapersonisarealJunzi”;将“小人”译为“thepetty”并且解释“peoplewhocaretoomuchaboutgainsandlossesweresometimesre-ferredtobyConfuciusasthesmallmenandde-nouncedaspettyinotherwords,small-mindedand;以及“士”的翻译:“shi,whoissecond-ratepeople”
thehighestintellectualclass,peoplewhoseethesoci-etyinwhichtheyliveastheirownresponsibility.Itisaveryhonourablestatussometimesreferredtoasthatof
[10]“gentleman-scholar””。信息的增补并没有解释a
当今社会提供点什么这样的问题,顺势而下道出《心得》这部作品产生的缘由:“在日益繁忙而迷了
惑的物质文明中秉持名族的根性”。译者这样的布《论语》的局既使得外国的读者特别是第一次接触
读者在宏观上对《论语》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把握,又为《心得》铺了一个叙,暗示读者:这部作品会不《论语》英译本,因为这是为普同于以往任何一部
通的大众读者所解读的一本书,勇敢地读下去,你们会喜欢这本书的。
在文本的结构上,译者做了较大的调整,保留了较多的译入语的文化规范,英语文体结构紧凑,层次清楚,不同于中国散文的形散神俱,而且《心这本书是以电视演讲稿为蓝本编辑而成的,作得》
出相应的调整是必须的,这样读者才有可能捧起译这本书慢慢品味。但是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者保留了较多的源语文化规范。文化负载词包含了中国的文化内涵,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并不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心得》英译本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传播中国的古典文化,不能为了迎合英语语言而放弃对中国文化的描述,所以译作既要保留中国特色,又要让西方读者对此感兴趣并且能够理解。译者在这些方面的处理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用中国的汉语拼
“君子”和“小人”的内涵,而是突出强调这些文化负载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强调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拉近了古典与现代的距离。
“一个人要想做到耳顺,就要使自己无比开阔,可以适应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
[11]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一高度”。这一
段描述中提到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两个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而且中国读者对于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死搬教条,不知变通”的内涵也比较没了解。但是对于另一个语言系统里的读者来说,有先前的体验经验,自然达不到本族语读者所能
第12期马宁: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81
理解的深度。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不同语言的差异,而是将这个差异生动地表现出来,把这个隐喻处理成了明喻,让译入语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氛围,而且帮助他们深刻体会这一修辞的目的。译文如下:“Thosewhowanttoachieveanattunedearmustmakethemselvesinfinitelyopenandexpansive,beabletomeetwithmindsatmanydiffer-entheights;notsticktotheirownunvaryingstandardandstubbornlyremainatthesameheight,likethemanintheforkstorywhodroppedhisswordfromhisboatandmadeanotchonthesidesohecouldfishtheswordoutoncehegottotheshore,orthemaninan-otherfolkstorywho,havingoncemanagedtocatcharabbitthatranintoatreeandstunneditself,spentdayssittingbythesametree,waitingforanotherrabbittocomealong”。
[10]
《心得》英译本能够发挥其作用,为西方的素。希望
读者提供一次中国文化的盛宴,在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参考文献:
[1]陈小慰《.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的修辞解读[J].福州大
2010(6):78-83.学学报,
[2]Dideon.T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Press,2001.[3]周桂钿.如何看“于丹现象”[J].中国教师,2007(7):16-17.《论语》的英译研究[J].东方丛刊,2008(2):129-[4]杨平.
149.
[5]刘森.金融危机下弘扬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J].山东经济
2009(4):46-48.战略研究,
[6]李勇锋,易建湘.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J].科技
2009(3):8-22.智囊,
[7]EstherTyldesley.AsianStudy[EB/OL].(2011-7-7)[2011-9-14].http://www.ed.ac.uk/schools-departments/literatures-languages-cultures/asian-studies/2.10162/esther-tyldesley.:10万英镑预付版税创纪录[8]张贺.《于丹论语心得》
[EB/OL].(2010-7-30)[2011-9-23].http://book.sohu.com/20100730/n273877182.shtml.
“于丹现象”[J].当代小说,2007(7):55-56.[9]孙辉.我看
[10]EstherTyldesley.ConfuciusfromtheHeart[M].北京:中华
书局,2009.
[11]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通过以上分析,图里规范翻译理论中的初始规范、首要规范和操作规范影响了《心得》英译本《心得》不仅因为作品的翻译过程。选择对外翻译
本身简单易读的特点,而且因为作品中的思想能为社会中浮躁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英译本整体的风格更加接近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西方读者的译者选择尽可能地保留阅读习惯。在翻译过程中,
汉语的文化规范,使得西方读者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译者的专业素质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是这部译作成功不可或缺的因
AStudyonConfuciusfromtheHeartfromtheAspectof
Toury'sNormTheory
MANing
(ForeignLanguagesSchool,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ThispaperfirstlydescribesthedefinitionofToury'snormtheoryandthenanalyzestheEnglisheditionofYudan'sbookwhichisConfuciusfromtheHeartfromtheaspectsofpreliminarynorm,initialnormandpracticalnormtryingtoexplainthatthethreenormshavemadeeffectsonthechoiceofthebookandthetranslator,thewesternstyleofthewholebookandthestructureofdiscourseanddiction.
Keywords:ConfuciusfromtheHeart;Toury;normtheories
责任编辑张志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