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 对于新医改中的公私合作突围

  三九养生堂12月14日获悉,现在的医改对于政府而言,选择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这个概念之下,积极地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机制、制度创新,是化解财政压力、政府债务压力和贯彻中国梦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要求。

  从国务院领导层到有关管理部门如财政部的领导层,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间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资金运用,使包括政府的资金和企业、社会资金以合作的方式加入进来,推动PPP项目建设过程中间运营效率、资金效益的提高,这样一种正面效应是非常值得看重的。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引来筹资,还可以引进私人部门的管理效率。但除了公私双方投资如何得到回报,公立医院公私合作还会面临公立医院能否代表公共部门进行合作多、项目中的政策风险如何分担以及公立医院的合作缺乏规范和监管等诸多问题。公立医院专家权威、费用较低,私立医院管理高效、服务体贴,两者各自的优势似乎如鱼和熊掌,病患不可兼得。然而,引入社会资本协同合作,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转型中迫切急需的。公私合作呼之欲出。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新医改以来,鼓励性政策为公立医院公私合作奠定了基础,期待能够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公立医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卫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公立医院公私合作已在很多国家得到发展,澳大利亚、瑞典、巴西、英国等都有许多成功案例。

  多种模式

公私合作 对于新医改中的公私合作突围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引来筹资,还可以引进私人部门的管理效率。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公立医院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实行非临床服务外包,涉及领域包括:保洁、护理输送与陪护、物资供应、被服洗涤、配餐、供气取暖、电梯司梯、设备运行与维护、绿化、保安、停车场管理等。在李卫平看来,这是广义的公立医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引来筹资,还可以引进私人部门的管理效率。”李卫平与课题组关于公立医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1年多的研究,除了非临床外包,他们还总结出其他10种医疗系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

  私人部门委托管理公立医院(OMM),如北京中美华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用运营—维护—管理的形式,运营管理公立医院。一般委托管理期限为10年。

  公建民营康复护理机构。在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然后绿康集团利用它运营了一家爱心护理院,成为 “民办公助”的非营利性机构。

  私人筹资—建造—回租新的公立医院(FBL),如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医院。在这一模式中,公共部门的职责是管理医院,并向私营开发商分阶段支付租赁费。而私人部门的职责是融资、建造并拥有一座新医院,租赁给政府。

  购买—建造—运营医院(BBO)。1999年,广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浙江省金华市第三人民医院改制重组为民营医院,重新修建医院基础设施,并继续聘用全部原有职工。

  公私合作建造高端医学园区,园区向私人部门开放,并分别以多种方式开展公私合作;公立医院向医学园区输送人力资源,开展医生多点执业等,剥离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351/2525843718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新医改方案的重要意义 2009年新医改重要内容

首先,这部历经三年才酝酿出来的改革方案,是解决中国百姓长久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剂良方,也是让我们老百姓受实惠的重要的方案,充分体现了民生。其次,新医改方案的8500亿资金投入,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医疗改革的决心之大,认真贯彻“取之

声明:《公私合作 对于新医改中的公私合作突围》为网友月归宫阙夕已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