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大菜 陕西人的压轴菜岐山臊子面

陕西人吃面的口味有三重,一是酸味重,本节中介绍的三款面条里,有几种臊子或面汁是加入大量醋熬成的;二是香料味重,在制作臊子和面汁时,常加入大量十三香或八角、桂皮等香料;三是油泼辣子下得重,每碗面里都要舀上一满勺。

岐山臊子面是陕西地区的一款传统面食,它有三大特点:首先,臊子要“汪”,味道讲究“酸、辣、香”;其次,面条要“烫”,出品要达到“薄、筋、光”;第三,汤汁要“稀”,即面碗中的汤要宽,但此汤并非煮面的原汤,而是用香料加醋另外熬制而成的酸汤。酸汤与臊子“珠联璧合”,搭配手擀而成的薄面条,一碗“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岐山臊子面便完成了。

大厨制面

制作岐山臊子:

1、净锅滑透留少许底油,下入五花肉片2500克煸炒约5分钟,炒出油分后下葱段20克、姜片15克、红干椒节15克煸香,再下入小茴香15克、八角10克、香叶5克、肉蔻8粒、草果5粒、丁香2粒小火煸炒10分钟,此时肥肉已经吐出80%的油分,且香料味浓郁,下细辣椒面150克快速翻炒至油色变红,且香料、肉片周身都包裹着一层红色的辣椒粉。

五花肉切长3厘米、宽2厘米的片

向加入香料煸好的肉片中添入辣椒粉

2、向锅内烹入岐山香醋400克,文火炒至醋香味从刺激变为柔和,冲入清水2000克,小火熬制40分钟即可出锅。

向锅内淋入岐山醋炒香

熬制酸汤:岐山香醋500克、黄豆酱油250克、清水4000克调匀后入锅,加八角5颗、桂皮1块、盐40克、味精25克、白胡椒粉10克大火烧开,打去香料渣,淋200克臊子上层的油调匀即可。

炒好的臊子

制面:

1、面粉500克加食用碱10克、盐10克、清水175克和匀,揉约10分钟,此时面团产生光泽、富有弹性,用手摁下后会立刻弹起。

2、用一块湿布盖住面团,饧15分钟,待面团变软,再揉约8分钟,至面团重新富有弹性后擀成比报纸略厚的薄饼,用刀切成4毫米宽的长条。

出面:面条入沸水煮熟,捞入碗中,浇一勺臊子,撒蛋皮丝、韭菜段、木耳丁等小料,最后淋入半勺酸汤即可上桌。

面面俱到

1、岐山臊子讲究一个“汪”字,即油要多。此油并不是菜籽油、色拉油,而是用肥肉现煸出的猪油。因此,选料时肥肉要多一些,通常选肥六瘦四的五花肉。

2、五花肉不要切得太小,否则容易炒烂、变硬,也不要切得过大,否则吐油不彻底,臊子很腻,肉片以2-3厘米见方为宜。

3、和面时,有个顺口溜:夏天硬,面不瘫;冬天软,容易擀;春秋不软又不硬,摁个指窝朝上弹。意思是,冬天气温低,面饼不易擀薄,所以和面时要软一点;而夏天气温高,和好的面容易“泄劲”变软,所以要将面和得硬一点,而文中所讲的“用手指摁下后立刻弹起”就是秋冬季节和面的要求。

4、熬制酸汤时,最后要淋一勺臊子油,这样汤汁更香、更润。

本文节选自中国大厨专业传媒独家编纂的《中国百面》。

三年来,中国大厨专业传媒委派资深编辑前往各地,搜罗近百种风格迥异的特色面条,详细记录,认真跟拍,最终按照地域整合归类、结集成册。书中共分“华北”、“西北”、“西南”、“东南”、“中原”、“中南”六个板块,网罗传统,兼顾创新,以简洁细腻的文字及清晰详尽的图片对这些面条的来龙去脉、制作流程加以剖析介绍。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堪称“面条界”的一本实用宝典,既可给餐厅、酒店提供参考,也适合广大家庭及面条发烧友借鉴阅读。

中国

百面

百面

压轴大菜 陕西人的压轴菜岐山臊子面

百面

百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451/146910254872.html

更多阅读

大家对陕西人的印象如何? 淘宝评论大家印象

也有些不好的地方!西安的交通拥挤,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安是古城,道路狭窄,但很大原因是行人无视交通规则!在陕西横穿马路估计是全国最多的,西安街头无论哪个地段都有横穿马路的!有栏杆的就翻栏杆,无视红绿灯!再说人,估计有些地方对陕西人都

陕西人的性格特点 陕西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陕西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的呢?陕西是华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蓝 田人在此生息劳作,从半坡文明开始,这里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自公元 前n世纪周灭商以后,直到唐朝灭亡,关中地区一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

陕西人亊考试网官网 话说陕西人

说起陕西人,首先想到的是陕西人的思想和观念。尽管有些人不是陕西人,但若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吃在陕西,学习、生活、工作均在陕西,必感染上陕西人的“思想病”,有些天长日久,必被陕西人陕化。陕西人的习惯自古形成,延续不变。过去有“十大

声明:《压轴大菜 陕西人的压轴菜岐山臊子面》为网友风的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