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动 周身俱要轻灵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

 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动的状态

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

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法——“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和“意、气、神”融为一体的一种劲道,体现为虚无劲、空灵劲。这种劲道柔中带韧,所以,能够把四肢带动得大松大软,大舒大展,柔和缠绵,抽丝挂线,其感觉,很奇特很美妙,也很难以笔墨形容! 

至于“意、气、神”,系人体的一种虚能,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存在的性质是空虚的、自在的。太极拳通过它的理法,把这种空虚的、自在的性质,变为物质的、自觉的性质,使之对人体的健康和技击产生作用。只要注意去练、去悟,不难掌握。这是“周身俱能轻灵”的首要条件。


当前流行的太极拳,其表现误区在于四肢的自动、直动,即手脚的比比划划.这同外家拳是一个样子。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动作的快慢而已。从外观形状上看猫腰弓背,虚实不清,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太极拳论》三个“无使有”之一指出——“无使有凸凹处”,就是说的“胸不凹,背不凸”.亦即胸和背部要“开”。胸和背没有内在的“开”劲,怎么能够带动四肢运作呢?

其次,须用“守窍”之法,即盘拳架要“拿丹田炼”。

 

拿住丹田练,是个什么概念呢?是指太极理法基本上都掌握之后,这时的行拳,就要把“心”收到丹田,把丹田当做行兵布阵的指挥部,一切动作由丹田主宰,由丹田牵动,由丹田供给,如此,则一应俱应,一得百得。这里,难以尽述,只可举例来谈。


譬如,拿住丹田练,上身就会顺应地、自然地放松(松,指掌握太极理法相应体现出来的那种松的境界,非主观刻意所为),劲落脚掌,内气通地,有如大树植地生根,脚底产生”实”(虚实的实)和“稳”的感觉。反之,脚底没有“实”和“稳”的感觉,上身就必然没有松开。上身松不开,就轻灵不了。


再譬如,拿住丹田练,盘架就明显地有底气,劲势整,不零乱,不飘浮,“意、气、神”的劲道就足了;“意、气、神”的劲道足了,就是虚无劲、空灵劲足了。进入虚无、空灵的境界了,自然周身就能够轻灵了。

一举动 周身俱要轻灵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

内外三合心法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和。

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内三合的行气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虚灵领颈、上下相随、塌胸松腰、松胯虚实圆裆、气沉会阴、松活弹抖、四两打千斤。

塌胸,要求胸不可突出,胸突出则横气填胸;胸前下凹,容易驼背。

松腰,是指腰劲向下自然松沉。塌胸松腰是在松胯屈膝的同时下塌,心气下降,两肋下松,腰劲自然松沉,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松拔长的动作。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451/46536216164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太极拳经论“老三篇” 太极拳经秘谱汇宗pdf

原文地址:太极拳经论“老三篇”作者:行云流水一、《张三丰(1333—1458)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

张三丰太极拳经 张三丰太极拳心法口诀

太极拳经一举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了于腰腿水之。上下前后左右皆

张三丰《太极拳经》 太极拳经和华山剑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如何练马甲线 马甲线要如何练成

 马甲线要如何练成爱华阅读配图  1、准备一张没有滚轮的椅子,人坐于椅子的前1/3部分,两手放于椅面两侧以保持身体平衡,两脚并拢,收紧腹部,上半身稍微往后倾(用没有滚轮的椅子是为了避免做后续动作时出现不平衡导致受伤)。  

形体瑜伽练习 女性形体瑜伽要怎么练

   女性形体瑜伽要怎么练  当人的身体、精神、心理都达到平衡状态时,才会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身体不平衡的人就会摔跤、就很难有优美、健康的体态;心理不平衡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平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至

声明:《一举动 周身俱要轻灵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为网友学渣超级进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