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白菊、莲心、甘草……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经常在药店购买的中药饮片。也许,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许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些药品的质量,其实中药饮片同样关系着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与身体健康。不过,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现状却多少有些尴尬。由于缺少标准而乱象频现。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应该加以规范。
尴尬现状:质量标准缺失
目前,中药饮片主要执行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全国生产的中药饮片已经超过2000种,而现行的2010版《中国药典》共收载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仅800多种,其他品种的生产只能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
甚至有的饮片生产企业加工的饮片在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中都没有收载,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检验依据,质量无法把控。
硫磺熏蒸是传统的中药材保存技法,目的是为防虫、防霉和杀菌。但中药材经过熏黄之后,不仅颜色好看还可增加重量。有媒体报道,50公斤百合熏黄后可以增加到60公斤。
而国家规定,每公斤百合熏黄后的硫磺含量不能超过150毫克。显然有许多企业达不到要求。事实上,一些中药材经过熏蒸后,硫磺含量超过国家规定几百倍。
现在许多消费者喜欢中药打粉,但国家标准收载的中药打粉品种却很少……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执行的《中国药典》、《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三级标准,但标准之间并不完全统一,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地方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在基源、名称(俗名、地方习惯用名的存在使得同名异物现象很多)、炮制规格及炮制方法等方面差别甚大,相同药材经常出现多种炮制方法,在生产、经营、使用、检验上没有明确规定,操作性不强。
有媒体报道,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认证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要在2015年12月31日前,必须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否则不得继续生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取得中药饮片GMP资格认证的企业有1580家。而由于质量问题频发,不少企业被收回了GMP证书。截至2014年10月,这一数据骤减至927家。
质量问题频发主要在于监管不利,而标准的缺失或者存在不合理之处让监管陷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