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秦少游之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邂逅一个人,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树桃花,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那一晚,我心里是昙花一现的惊艳。  幻觉。一如你曾给我的温暖明媚。

 

 然,好花开得寂寞。遇了,爱了,可是为什么,原本属于两个人的情爱中,添入了太多的,情感纠葛。纠葛是沉重的,繁杂的,无法使人释然。“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挽留不住的,终究,挽留不住。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多好。



 

宋代婉约派词人是浪漫的。正如当今的流行歌手一样,秦宽一首《满庭芳》在当时红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青楼歌馆,为广大屌丝传唱。

 

看来只要是真情表达,无论是否淫艳,还是会引起共鸣的。从古至今表达男女那点事都不容易呀!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秦少游之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秦少游的一首著名的《满庭芳》词。当时,从首都开封,到越都绍兴,酒楼歌馆,无处不唱。据说秦少游的女婿,在酒席上为歌女所看不起,他就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于是歌女就另眼看待他了。这个故事,反映了这首词的普遍流行。


  但是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却对这首词十分不满。他问秦少游:“多时不见,你怎么不好好写文章,却做柳永式的词儿?”原来柳永的词,淫艳轻薄,为歌妓所爱唱,而为正人君子所不屑。秦少游吃了老师的教训,十分惶恐。就问:“我学生虽然浅薄,也不至于学柳永的词,你老师说得恐怕过火了吧?”苏东坡说:“你的‘销魂当此际’,不是柳永的句法吗?”秦少游听了,觉得无话可对,想收回这首词,已来不及了。


  从这个故事,可知这首词的内容有柳永风格的淫艳句法。苏东坡只指出了一句“销魂当此际”,实际上他指的是下面二句:“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因为这两句就是写“销魂”的事。也就是此词上片的“蓬莱旧事”。“此际”是“销魂”的那个时候,不是离别的时候。“香囊”


  是妇女身上挂的香袋子,“罗带”就是裙带或裤带。这两句文字虽雅,意义却很不雅。多看旧小说的人,都能体会,这两句就是小说中的“宽衣解带,共效于飞”。是使男人“销魂”的情事。

 

--读书笔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851/367852919670.html

更多阅读

苏东坡赞秦少游书法 苏东坡水调歌头书法

苏东坡(子瞻)对秦少游草书的评价实际上应该是对年轻人的提携。与现今那些把年轻人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教授们相比,东坡先生确实属于超一流的学者,既潇洒又有风度,更有水平和气魄。秦少游的草书秦观(1049-1100)字少游,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宁夏行游记 宁夏沙坡头游记作文

我曾经答应过自己,用我一生时间,争取为中国我所到过的每一个省、自治区至少写一篇游记。宁夏我去过多次,可一直没能写下文字游记。也说不清为什么,就这么给西北江南留下一片空白,当我散懒了半年多想重新拿起久疏的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写一

酒逢知已千杯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诗句

描写酒的诗句《问刘十九》白居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

声明:《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秦少游之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为网友脱销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