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的朋友苏非殊的“诗工厂”,请大家支持:)晚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48 落日的声音 来自荷香梦花园
?他是谁?
有人这样写:
当无数的60、70、80甚至90年代的诗歌青年们
还在热衷于知识分子、口语、“下半身”
等等写作道路时
苏非舒的诗歌已经具备了真正史诗的气质
他的诗《西南方的地窖》
使我仿佛看到另一个福克纳。
他就是苏非殊
朋友们也叫他苏非,非殊,苏老师,苏师傅等等
他不姓苏的,只是叫苏非殊,
曾经是舒服的舒,现在是特殊的殊。
有媒体评论他:
要以绵薄之力,证明诗歌不死
他有《借来的诗》
有《拿来的诗》
有比砖块更让人清醒的《物物集》
庄子云:物物而不物于物
在他眼里,诗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诗是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陪伴在身边的“东西”。
苏非殊所带动的回忆,好便好在只有带动,
没有强行的走入或者介入。
温情打破了一切铁的规律,
它出现在葡萄架或者其他日常生活当中,自然、轻巧,进入的悄无声息,
这种力量是可怕的。
但给予与接受都不会受到自然的伤害,
如果在大地上走动,谁会不带一丝风呢?
我想《喇嘛庄》正是如此。
——婴迈 诗人
倡导诗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越界实验
以及诗意在日常生活里的渗透。
因其近些年来的诗歌活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
他一直在追求诗意的道路上奔走着,他的心比谁都忙
谁会一辈子都在思考,
是否存在着一种方式,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幸福?
……
他进行了很多
打破人们惯常所以为的“诗歌”边界的尝试
在诗歌朗诵会上
他在麦克风前放出一段清脆悦耳的鸟鸣,
庄严的诗会上
他走上讲台,手捧诗集,脱袜洗脚
他裸体读诗
他印制了一吨重的诗稿,让大家按斤论两地出价购买
苏非殊的诗是静默的,变化的,
但总体来说,
还是在说出。
说出和说出有什么不同?
至少说出是一种令欲望得到满足的状态,
关于苏非殊,和苏非殊的说出,这只是开始。
2007年底,他创办了个“诗工厂”,
这是一个跟诗相关的产品的开发、生产、展示的平台。
他说…
希望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一系列越界实验,颠覆人们对诗固有的认识,
打破诗仅仅局限于文字、文本的成见,
提醒人们,
诗不仅仅是那些叫诗的文字,
它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么多年来
苏非殊的诗工厂更多的时候是他一己之力在运营。
以他个人的文字和行为活动不断的
去进行诗歌跨界的尝试,
但一个人终究是有限的,
诗工厂受限于个人的精力和资源。
他一直希望,这样的行为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上展开
让更多人以新的方式了解诗歌
一起创造生活中的诗意。
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一起探究诗在生活中的可能性,
于是他
发起了众筹,因为他一直相信,
诗歌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
是人人参与的生活!
苏非殊请你,一起来办“诗工厂”
现在的诗工厂,有
诗与非诗
▲ 行为:诗段、一箩筐诗、一麻袋诗

书与非书
▲ 行为:一吨诗,诗歌论斤卖
有 酒
▲ 2016新诗100年,特制2016瓶诗酒
有你,诗工厂可以做的更多
苏非殊说:诗歌的成见就在那里,
诗歌的枷锁就在那里,我看见了,
于是用行为去打破,仅此而已。
我用我的行为去打破成见,提示人们去建立诗歌与生活的新的连接,
这是我多年来努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