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毛泽东1936年的《沁园春》咏雪一词,受过胡适《沁园春》的影响。周策纵对此论之甚详。按胡氏此词作于1917年4月17夜,咏的是俄罗斯四月革命,曾发表于《新青年》。原词云:“客子何思?冻雪层冰,北国名都。想乌衣蓝帽,轩昂年少;指挥杀贼,万众欢呼。去独夫沙,张自由帜,此意于今果不虚。论代价,有百年文字,多少头颅。冰天十万囚徒,一万里飞来大赦书。本为自由来,今同他去;与民贼战,毕竟谁输。拍手高歌,新俄万岁,狂态君休笑老胡。从今后,看这般快事,后起谁欤?”胡适发表这首词时,毛还是《新青年》和陈独秀、胡适的崇拜者。毛泽东固然不会谈及他的词与胡适有何渊源,胡适后来怕也耻于当年为俄京革命唱过赞歌,故两首词的亲缘,两作者都没吱声。
2、胡适尝有句:“情愿不自由,亦是自由了。”气味油滑,余所不喜。余观六十年代的辩证法,大抵可归结为:“剥夺你自由,才是大自由”。何其霸悍,不可谓前后毫无相承之处。
3、当代多数论者认为《红楼梦》诗词艺术成就很髙。而文献学者、诗人陈永正则认为,《红楼梦》中“大多数诗词内容狭隘,感情空泛,风格卑下,语言浮靡。无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哪方面来说,都是第三流以下的劣作。”陈永正为此专门写了篇《红楼梦中劣诗多》,详加剖析,此文发表于《文艺与你》1985年第一期。据笔者观察,大多数人能记得的红楼梦诗句是林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及薛蟠的“洞房里窜出只大马猴”。陈氏所论不为无见。
4、古来题望夫石之诗甚多。今人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洵为名句,传诵颇广。然就诗格而言,吾以为此句尚不如唐人胡曾“古来节妇皆消朽,独尔不为泉下尘”之悲悯深厚,更不如刘禹锡“望来已是几千载,犹是当年初望时”语质意新。
5、陈后主最宠贵妃张丽华,词臣徐陵遂赋诗:“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可谓鄙陋。然其谀媚之力度,尚远逊郭沫若。郭诗《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云:“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图—104的飞机之上,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据《陈书》,陈朝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则流品当为郭氏弗及。
6、自由诗非一无是处。郭沫若《女神》中有一诗《三个泛神论者》,诗人自云热爱庄子,以其“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热爱斯宾诺沙,以其“是靠磨镜片吃饭的人”。热爱加皮尔,以其“是靠编渔网吃饭的人”。然郭氏何以竟堕落为靠写颂歌、率众表态、给党魁改词稿吃饭的人。余殊不解。或系覆巢之下,安得完卵。
7、近世文论家多戏论。譬如一位名流曾说:“作为晚唐诗歌的主流,是爱情诗。”余即不知此话从何说起。其人复谓:“这些青年男女——像进士和妓女,知识分子和女道士、士大夫和宫廷中的妃嫔等——都想冲破礼教的大防和阶级的制约,去追求那种带有浓烈的个性解放倾向的爱情生活。”此即是以看话剧《雷雨》的眼光来看唐诗了。余旁记曰:“在乱著书的时代,抄书才是最可贵的。”
8、凡白话著诗论,大抵皆可不读。盖诗为语言之结晶,白话乃无味之水。以白话论诗,多不足以状诗之妍妙,适足以益白话之鄙陋。近人推崇周氏兄弟之文白夹杂,此中之弊早为陆机一语道破,曰:“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
林庚白
9、山谷诗:“食贫自以官为业”。颇坦然。盖宋朝是一文人政府也。林庚白诗:“国贫竞以官为业”。稍愤激。民初情状正是如此。又近来吾国工商稍杀,国有独大。吾暗凑单句云:“市艰唯有官为业”,亦是道真实世情。
10、吴佩孚兵败乘舰而遁,一路吟咏不废。有诗曰:“眼前风物皆吾有,两岸楼台万顷田。”此亦吾华诗人败中取胜之道矣。丧师得句,原未易计算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