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具 | 中医何解 “怒伤肝”


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加快,饮食快餐化,人们早出晚归,甚至披星戴月,疲于应付各类数据、报表、业绩等,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情绪反应。轻则易激惹,凡事看不顺眼,絮絮叨叨,所谓“郁怒”;重则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所谓“暴怒”。我们说每个人的情感都需要疏导和宣泄,但是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发怒本身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对自身健康更是一种不良刺激。

中医历来关注七情致病的重要性,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东方生风……,在志为怒,怒伤肝”之说。又有“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暴怒伤阴”、“怒则气上”等说法,可见,中医早在《内经》时就提出了怒对于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那么,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怒伤肝是怎样一个过程呢?其继而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首先,怒容易引起肝气升发过度。


正常生理状况下,肝气升发,胆气下降,一升一降,则肝脏生理功能正常。升者太过,则易化风化火,降者太过,则生沦陷诸疾,必得升降控制,而后可以和平。过怒可以致肝气升发过度,通常表现为烦躁、面红、目赤、头晕、甚则肢颤、扑倒等,同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发怒时,肝气骤然上升,血随肝气而上,上涌于头目,发为面红、目赤,甚则目睛出血;肝气上升过度,引动肝风,则表现为头晕、肢颤;肝气上升化火,则烦躁;甚则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引起猝然扑倒、昏厥等。临床上常见暴怒之后引起眼睛出血、中风等不良事件。此外,肝气上逆尚可引动肺火,临床多见大怒之后引起哮喘发作。亦有肝气横逆犯胃,临床常见怒后饮食不进,茶饭不思,胃痛急作。





其次,发怒容易伤及阴血。


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称其体阴而用阳。发怒时情志过用,耗伤阴血,且血随气逆,均使血少而肝血不充,血不养肝,从而使肝体用失常而不能发挥“将军”之职。其结果一方面母病及子,肝血不足累及心神失养,临床可见心烦、失眠、胸闷等;另一方面子病及母,怒伤肝,肝失疏泄,影响精的封藏,可见女性的月经紊乱及闭经,男性排精异常。


可见,怒气伤肝,肝气逆乱,肝血不藏,肝阴受损,则诸症丛生。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在发怒时情绪急剧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加快,肌肉紧张,体内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受到干扰,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脑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胃溃疡等疾病的发作和加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处理好日常事务,切勿因小失大,丧失健康而追悔莫及。


生生之具 | 中医何解 “怒伤肝”









(菖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151/672240551087.html

更多阅读

《健康之路》招解便秘 健康之路治便秘

《健康之路》招解便秘(上)百年中医世家第十代传人丁曙晴 做客CCTV10《健康之路》缓解便秘健身操  左右抬腿到胸前。  双手按肚划圈圈。  双手扶腰转一转。一天三遍别嫌烦。      七旬老人缺乏便意一月排便一次。耳穴压豆

中医大师陆广莘 陆广莘提出中医发展要体现“生生之道”

国医大师陆广莘提出了中医学的本质为“生生之道”,即关于生命健康的规律与学问。中医的理论不仅是医学理论,也是关于健康的理论,它对人体健康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西方的生命科学。目前中医发展存在着两条既定的路线:一个是传统的路线;一

喜伤心 怒伤肝 恐伤肾 3类人吃大蒜伤肾又伤肝

  大蒜三大魅力  有位教授曾说“如果想活到90岁,大蒜应是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魅力值一:消炎杀菌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大蒜汁能在3分钟内杀灭培养基内的细菌。大蒜素对流感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

声明:《生生之具 | 中医何解 “怒伤肝”》为网友缺席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