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 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


作者:卢璐,旅居法国16年,服装学硕士,微信号卢璐说(lulu_blog)


“中国人丧失了教养”,在国内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每次扯出来的结果,就是吵成一坨。


作为中国人,怎么能指责中国人,欺师灭祖。


作为外国人,凭什么指责中国人,天大侮辱。


尤其对于我这种留了洋,嫁了外国人的“二鬼子”,接受外国的文化,本身就可耻,还掐着腰来指责国人,真真是连祖宗血脉都不要了,撕烂了下十八层地狱也不解心头痛恨。


所谓的教养,其实是和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三代培养出一个贵族”,在饭都吃不上的年代,扯什么贵族?


六零年一个星期天,我妈小学校门口有老乡摆摊子买自家产的花生。有男生饿到无法自持,见到花生抓了就跑,被老乡抓住狠打一通。我妈上的是军队住校的保育小学,抢花生的是少将的儿子。原来就算“官二代”,投生的时候,最好也要选择一下年代。


七十年代的夏天,小舅舅要趴着火车从济南到章丘同学的村里,偷偷的收一篮子芦水泡过的鸡蛋。妈妈一个一个的蒸给只有几个月的我吃,掉在地上一点儿渣儿,也被爸爸捡起来吃掉说:“不能浪费。”


八十年代的春天,爸爸进了特别红火的外贸局,第一次去德国。回国的箱子里面,早餐发的盒装果酱,黄油,袋装糖,盐,胡椒,餐巾纸,咖啡棒,全部都敛了回来。在我自己开始出国旅行之前,我不知道原来家里一直用的印有标记的玻璃杯,是泰国航空的;蓝白塑料柄的刀叉是法国航空的。


九十年代,我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车去上学。公车可以挤到令人窒息的状态,挤扁了饭盒,扯断了书包带,这都不是什么可以奇怪的事情。不想挤,请坐小公共。破破烂烂的面包车,老远看到警察都得低着头蹲下。


战争,疾病,贫穷,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自己立足的财富,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谈教养。


所以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我可以理解大爷大妈旅行团,国际机场里面高声大叫;星级酒店自助餐,拿多余几倍的食物;人人排队的景区门口,随便插队,勇争第一的抢先进去。


人无法超脱自己的年代和教育,尤其是随着年龄,固化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指责一个不懂英文的人,没有遵守英文指令,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道理的事情。


我们去国外旅行,都是自由行。酒店里面遇到旅行团的时候,真是鲜有。遇到的中国旅客,也都是安安静静彬彬有礼的模式,英文流利,相处愉快,除非……


除非他们带着孩子。


巨大的餐厅里面坐满了各种颜色的客人。不远的一桌子是两家中国客人,两对父母和三个八到十岁的孩子。在整个进餐过程中,三个孩子几乎没有坐到椅子上。你追我赶,大呼小叫,一圈一圈地转着满地跑,跑一会儿来吃口,转头再跑。


父母们本来讲话声音并不大,但是为了让孩子听见,不得不扯着嗓子喊。这里成了一个球状的噪声源。整个餐厅的客人都在往这里翻白眼。两个父亲对着脸边吃边聊天还哈哈大笑,这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母亲们高分贝的招呼孩子们吃肉,吃主食,吃水果,但是没有听到一句说,你们要坐好,你们不要吵。


更远一点有一对中国父母带着一个和思迪差不多大,五六岁的孩子。孩子整个人瘫软地歪在父亲对面的椅子里,妈妈把水果切成小块,喂到孩子的嘴里面。那个孩子绝对不是残疾,吃完饭往外走的时候,一蹦三跳,快得很。


隔壁桌子是家有三个孩子的俄国人。大的两个坐在桌子上自己用刀叉吃,一岁多那个坐在婴儿椅上,用手抓着妈妈切好的食物,自己吃。


再过去的一桌是英国孩子,也是坐在椅子上,自己吃自己的盘子。


对面是一对胖胖的捷克父母带着一个长头发的孩子。孩子不想再吃了,盘子收到一边,妈妈撑开IPAD,孩子端坐着看动画片。


为什么只有中国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够坐在椅子上自己吃?要四处跑着,尖叫着追着赶着喂着吃?


大家一起乘船出海。有个七八岁的中国胖小子,平日估计上过英文课。见到卢中瀚,一步冲过来拦住我们的路,超高音贝喊,“where are you from?”后面的父母满脸的欣慰,英文班钱付的真值得,儿子大胆敢开口和外国人说英语。


中午自助餐,他跑过来插队,用没有变音的男声尖声的喊,“Bananas, Bananas”。服务员给他拿了香蕉,端着就走了,原来英文他不会说“thank you”。


国庆节期间,坐着飞机来星级海滨度假酒店消磨的父母们,在国内肯定不是没有受过教育,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外地贫民。


也是同类的父母,肯付着每小时一百块甚者两百块的高价,逼孩子们去学习英语,国学,奥数,钢琴,芭蕾舞。


可是为什么没有父母可以言同身教的让孩子学习一下教养?


教给孩子,和别人讲话之前,先说“hello”;


告诉孩子,自己独立安静的坐着吃饭;不要拿自己吃不完的东西;不要在公众场合尖叫着奔跑;不要插队;


要求孩子,用每个周末花了大价钱学的英语,对着你微笑服务的员工说:谢谢和再见。


这比奥数还难吗?


这比五线谱还复杂吗?


这比英文语法还繁琐吗?


现今中国,没有教养的熊孩子,比比皆是。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会有人跳出来摊着手耸着肩说,“这就是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我痛心至极,却无可奈何。”


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 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

是的,现今社会有一个畸形的现象。孩子是父母在生,是祖父母在养。


老人养孩子这个选择,有的人是生活所迫,有的人是乐的轻松,有的人被老人逼迫,有的人是天伦之乐。总之各有各的理由,各图各的好处。


“养不教,父之过。”


没有人说过,养不教,爷爷奶奶的错。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养孩子都是一个耗费体力,消耗精力,大笔花钱辛苦的工作。有老人可以帮忙,已经是分担工作,但是不能因为有老人帮助,就放弃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生而不养,请不要生。实在没有办法承担责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种种有效的措施,可以享有没有负担的快活。


我们去硅谷的计算机博物馆。闭馆的时间已经到了,大家都被清场到纪念品商店里面。涌进一组五六个中国的学生,女生都背着叫得出牌子的包包,男生都穿着认得出牌子的体恤。


从他们进来的那一瞬间,不大的商店里面,有点中学操场放风的意思。


五分钟之内,我明白了,每个人在这里都买了什么,到了美国大概花了多少钱,哪个家里最有钱,哪个家里最有权,哪个女生喜欢哪个男生,甚至哪个男生睡过哪个女生。


知道别人隐私是件沉重的事情,尤其还是不想知道,硬被别人在耳朵边上喊着告知。


在这种死贵的纪念品小店里,他们之间,照常举行着炫富比赛,每个人都买了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收银太太,一直板着脸咬着自己的下嘴唇拼命的忍,用最快的速度敲着收银机,终于把这群财神爷都送出了门。


小店一下子清净了下来。收银太太绷着的脸也松缓了下来,长舒一口气,对我和我后面的一两个顾客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一时间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同样的表情,超越了语言和文化:“这群祖宗们可算退了。”


现在国人谈话的时候,有个人人热衷的主题:“土豪”。


中国人有多土豪,买空了整个店。


中国人有多土豪,买断了整个岛。


中国人有多土豪,买下了整条运河。


……


讲这个话的时候,一圈人的表情,羡慕嫉妒恨溢于言表。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国人看得到,往别人桌子上拍美金的豪气冲天。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国人看不到,别人转过头数美金的时候,嘴角上挂着嘲讽的冷笑?


战争,疾病,贫穷,吃不饱,穿不暖,对于今天的九零后,零零后或者如子觅这种一零后,基本上算是天方夜谭。


中国用了三十年赶上欧洲一百年的经济发展。可是中国的孩子,还是高声尖叫,推搡粗鲁,完全没有意识到除了自己,原来还有别人活在旁边。除了有自闭症的孩子可以永远冷静乖巧。所有正常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高声尖叫释放能量的时段。


早餐过后,游客们都聚在游泳池边。捷克的孩子带了水球,英国孩子,澳洲孩子,俄国孩子,马来孩子,还有我们不会讲英语的思迪子觅,笑笑闹闹的玩成一团。


童孩的友情,不需要语言沟通,不需要熟人介绍,喜欢就好。


可是身价百倍,精通奥数,钢琴十级,跆拳道黑带,英文犹如母语的中国孩子们却被冷落到一边。


这个世上,优秀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修养。


所谓的修养,就是让你看起来和蔼可亲,让人心生喜欢,同你亲近,想和你一起玩。在无利可图,没有利益和好处的儿童世界里面,选择非常明显。


作为成年人,如果选择了有一个孩子,请你承担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关注,被抱在膝头,温暖的呵护。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尽可能的接受高等教育,成为聪明优秀的人。


每一个孩子在长成成人之前,也需要有人让他明白人类社会的典承习惯,让他遵守规定,让他友好待人,让他彬彬有礼,使他让人心生亲近。


有教养可以离得幸福更近。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达到静待花开的美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有人已经剪过枝,施过肥,浇过水。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


否则就变成了守株待兔。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文章:

(关注公众号,回复标题前面的数字即可查阅文章)

1011.状元的忠告: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辛勤一生却无法成功

1047.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见过最感动的回答

1037.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251/65082034203.html

更多阅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练习答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看拼音,写词语。zhuó yuè jiàn kānɡ kǎi xuán shǒu wàn zuì è( ) ( ) ( ) ( ) ( )Mí màn jīnɡ jì ā yí xī shēnɡ chánɡ zhēnɡ(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ɡěi( ) xū( ) xiān( ) dīn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小巨校区:卢洁素 2014、5我听了李靖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的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整堂课下来,李靖老师清晰的教学目标、流畅贴切的教学语言、大方自然的教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1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过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堂课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失去了最心爱的父亲,是多么地令人同情!他的父亲非常优秀,是一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精通四国语言,他的父亲也非常爱他,他与孩子相约,回国的时候给他带一顶光荣的“蓝盔”

声明:《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 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为网友树瑶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