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介绍
汉武帝年间,有匈奴投降汉朝。汉武帝从他们口中得知西域之事。据说有个大月氏国家被匈奴打败,向西逃亡,但是他们想要复仇,却没有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要联合大月氏切断匈奴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于是下诏书征求有识之士出使大月氏,但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大月氏在哪里,也不知道路途有多少凶险,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极大的勇气。
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骞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探索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便冒着可能回不来的危险应了征,当时有个在长安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表示同张骞一同前去冒险。于是汉武帝派给张骞一百多号人一同出征。到达大月氏必经匈奴之地,果不其然吗,张骞等人被匈奴发现,抓去做了俘虏。一晃十年过去了,张骞等人趁匈奴不备骑上快马逃了出来。他们向西跑了很久很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旅途艰难,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君主听闻张骞是强国汉朝的使者,便热情招待他们,在大宛国的帮助下最终大月氏。
张骞在大月氏国住了一年多,虽然没有说服大月氏联合对付匈奴,但是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这些东西是他们在汉朝从未见过的。足足经历了十三年,张骞等人才回到汉朝,汉武帝听闻报告西域各国的情况,认为张骞立了头等功,便封他做了太中大夫。
张骞说在大夏看到了商人从天竺运来的竹子和布匹,认为天竺就在汉朝的不远处。于是汉武帝再次派张骞为使者,带着汉朝的物品远赴天竺,以换物资。但是历尽万难也没有到达天竺,汉武帝认为张骞虽为到达天竺,但是在途中认识了一个滇越,也很开心。之后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带着钱币布匹前去结交西域各国。
张骞凿空一次来源介绍
“凿空”这一词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他把张骞出使西域叫做凿空。凿空也就是凿孔,因为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就像在地上凿了一条道路,凿孔也只是张骞开辟新道路的形象之说。张骞凿空的事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人人所称赞的。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凿空的呢?
张骞凿空图
西汉年间,匈奴的势力越来越了强大,汉武帝恐匈奴的势力大到威胁到自己的大汉,便想着要把匈奴一网打尽。偶然一次机会,汉武帝在一个被抓的匈奴口中得知一个大月氏国家被匈奴打败,忍辱逃到了别处。大月氏对匈奴的仇恨一直盘踞在心里,于是汉武帝想要借助大月氏的复仇力量一举歼灭匈奴的势力。于是决定招募有识之士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国家。
当时的张骞有胆有识接受了汉武帝的应征,于是带着一名匈奴人甘父陪同当翻译。他们风餐露宿,道路险阻,一路上真的可谓是尝尽千百种苦难,堪比唐僧西天取经。没想到到达了匈奴的势力范围,被匈奴发现,成了俘虏。这当俘虏的时间一当便是十年,匈奴人为了拉拢大汉使者张骞,可谓是想尽各种方法,还让张骞娶妻生子。
偶然一次机会,张骞等人趁人不备,逃出了匈奴部落,在大宛国国君的帮助下,成功到达大月氏。然而大月氏认为攻打匈奴的路程太过遥远,便没有同意张骞的一起攻打匈奴的建议。于是张骞打道回府,在回去的途中,张骞去了大夏国,发现了可以避免遇到匈奴的捷径。回汉后的张骞被汉武帝赞赏。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任务同样也交给了张骞。
张骞碑在什么地方
关于张骞的墓碑,有一篇文章叫做《汉博望候墓碑记》,读此篇文章能后感受张骞的信与义。你会从这篇文章中想到张骞的故里。去过张骞故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后代世人对张骞的缅怀之意,你能看到在张骞的陵墓旁,环绕着拍拍松柏,青翠的草丛以及那对守护了两千年的石虎在陵墓前熠熠生辉。座座石碑感叹着历史的过往情怀,赞颂着张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张骞墓
在张骞墓前走一遭,带着无限崇高的缅怀之前,多少人感叹先人的坚强不倒的毅力。张骞把毕生精力全都奉献在两次出使西域的道路上,在被匈奴禁足的十多年里,张骞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矛盾心理使他彻夜难眠,心中装有大汉的使命却要被困在如此令人烦躁的环境里。匈奴人不断的笼络张骞,使其归顺,他却十多年秉持汉节,堂堂正正不践踏大汉的尊严。
张骞的墓冢前竖立着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刻有民国国旗。这块墓碑上的文字多次提到了西北联合大学。是由这所学校的教授记录了他在1938年对张骞墓的考古发掘。这块石碑实属不多见,联大教授对张骞墓的修缮事件也是对城固县的一笔有价值的贡献。不仅证实了张骞墓的真实性,还为后来丝绸之路申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做铺垫。总之,张骞之墓承载着两千年不变的历史事迹,墓碑也刻画着永不变的历史遗迹,它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外交家张骞生平简介
张骞是西汉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发有着很大的贡献。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各国长期建立友好的关系,不仅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从西域带回了汗血马,石榴,葡萄,鸵鸟等,也从西汉带去很多物资。张骞为西汉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除了有显著的外交能力,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成就。他身材魁梧,性格开朗,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因为军功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在偶然一次机会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国家。他们在出使的途中,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不想在途中却被匈奴袭击,张骞被抓,为了能够是张骞归顺匈奴,他们让张骞在西域结婚生子,耐得住性子的张骞身在朝营心在汉。他按兵不动在西域生活了十年,只为等一个时机逃出匈奴之地,肩负在身上的出使大月氏之命十年来从未忘记。偶得契机,张骞顺利逃离匈奴之地,从车师国到焉耆,又经过龟兹等地,翻越山岭,最后到达大月氏国家。虽然最后大月氏并没有答应张骞与汉联合攻打匈奴,但是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有余,回去的时候为了避开匈奴,开辟了另外的道路,不料,张骞等人又碑匈奴抓获。一年以后,张骞趁匈奴内乱又带着妻子孩子逃回汉朝。汉武帝听闻张骞这十多年的经历,非常高兴,封他为太中大夫,后来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就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班超是什么关系
张骞和班超均是在汉朝时期对西域之路的开拓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张骞生在西汉,班超生于东汉,由于处在的朝代不同,自然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响也会不同。张骞所处的汉武帝在位时期,国家人力财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汉武帝一边派卫青等人攻打匈奴,一边又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
那时候的西汉地大物博,成了各国竞相前来朝拜的对象,西汉的势力影响到了西域各国。但是班超所处的东汉就不一样,那时候匈奴的势力分成了两拨,南边的匈奴归顺了汉,而北边的匈奴势力强大常常侵犯了西域各国,因此东汉很难与西域进行外交活动。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班超也不一样,张骞是为了寻找联合的国家对匈奴进行一网打尽,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经迁移,表示不愿再攻打匈奴。第二次劝说乌孙地区一起攻打匈奴,虽然乌孙王没有同意,但是却开启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文化商业贸易往来。班超出使西域则是为了攻打匈奴,恢复对西域的管辖。最终占弱势的班超战胜了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也开启了汉与西域各国之间文化往来的道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班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打散了匈奴的势力,恢复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再一次稳定了丝绸之路的正常运作。
丝绸之路的张骞是哪里人
张骞是陕西城固人。城固县虽在西北地区,却有着”小江南”之称.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盛产蜜桔,多种土特产在全国闻名。城固县的气候也是非常宜人的,夏季没有酷热,冬季没有严寒,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城固县县政府也极力打造整个县城的文化与经济的实力。因为历史悠久,青铜器文化较为悠远,在故城县出土的青铜器就有好几百件,这里也成了全国著名旅游景区,张骞纪念馆,回龙寺,南沙河等旅游景区闻名于世。

张骞雕塑
张骞之墓便是建在张骞纪念馆中,为了纪念张骞,百姓将一对石虎供奉到现在,这对石虎是百姓用祈雨求神的,传说它是张骞偶然从织女那所得。张骞的陵园分布对称,很有汉朝时代建筑物的特点。另外南沙河风景旅游区自然风光之貌迷人,鱼鸟丰腴,山川秀丽,百花斗艳。
张骞的故乡固城县也有美食存在,城固面皮就是其中之一。面皮白嫩细软,香滑有味。再配上豆芽,菠菜等辅料,浇上各种酱料,独有固城风味。面皮可拌着吃,可以炸着吃,还可以炒着吃,吃法多样,口味不同,是固城人们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历年来,固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城固县不仅出了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同时也出了别的著名人物。千百年来,城固县的人们勤勤恳恳,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文明,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