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十五从军征》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记住重点词语,能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3.背诵、默写古诗。
自学自练一:(15分)认真阅读诗歌,查阅资料完成12题
1、解释词语的意思。(7分)
始, 累累, 窦; 旅葵;
旅谷; 贻; 舂
2、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累( ) 冢( ) 雉( ) 羹( ) ....
松柏( ) 窦( ); 贻( ); 舂( ) ....
自学自练二:(每小题7分共35分)
针对下面的问题理解诗歌,独立完成3——7题
3、同学们,这是一首 (叙事诗、抒情诗),诗中的主人公是 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句子是 此时,他最渴望,最盼望的是什么?
4、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他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
5、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远:
近:
6、他的生活怎样,吃起来什么滋味?
7、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一切,他又能怎样?
写出你的收获或困惑:
三、课堂练习:(50分)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5分) 答:
4、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他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此时此刻,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家园了。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如今竟成了——
我65 年魂牵梦萦的家啊,竟成了——
一切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10分)
5、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5分)
6、这是一首 言 诗,尽情渲染了老兵的 遭遇和内心 ,揭露了 (5分)
7、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5分)
8、 默写古诗 (10分)
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诉衷情》《南乡子》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网络日记:1、结合注释,翻译《诉衷情》《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出词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典故和手法的分析,理解作品内容。;3、背诵并默写词
学习指导:先了解词作的背景、作者,准确流利的朗读,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词作。
自学自练一:(共6分)
《诉衷情》写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作者罢官归家,退居山阴,有感而作。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当年”二字说明什么?“觅封侯”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中“未”“先”“空”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味《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考以下问题:(18分)
1、根据题目,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2、上阕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阕作者由现实回顾历史,主要以谁为主角?为什么以他为主角?
4、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节课的疑惑或收获:
当堂检测:(50分)
阅读《诉衷情》
1、《诉衷情》的作 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诗中“当年万里觅封【网络日记】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8、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阅读《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对下列加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 一项是( )
A.兜鍪(dōu móu):作战戴的头盔。
B.悠悠:长久、遥远之意。
C.坐断:占据。 战未休:指魏、蜀两军交战不息。
D.年少(shǎo):年轻。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2、下列对“神州”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全中国 B.指长江以北的国土
C.指全国各族人民 D.指汉族人民
3、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4、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诗词五首》
课时:第3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说出《满江红》中的典故及其所抒发的感情。3、说出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词作的主旨。 自学自练一:学习《满江红》1、自读课文
2、理解《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12分)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和李清照“ ”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说明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的《琵琶行》
中的“ ”,极言作者 。
2、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上片: 下片:
3、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
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
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
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
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
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自学自练二: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1、简介王磐。 2、比一比,谁读得好。 3、了解此曲大意。
4、赏析。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 ,讽刺
和揭露了明代宦官 、 的罪恶行径,表达
了人民的 。全曲以 字贯穿始终。先写 (“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 (“官船??全仗你抬声价”),
再写 ,表达对“吹”的憎恨。(8分)
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
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
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 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
“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锁哪”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
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练习:
1、 给下列字注音:(6分)
侬( )拭( ——牛宝宝日记本—— )莽( )磐( )唢呐( )
2、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满江红》作者 ,原名 ,自
号 ,满江红是
(2)《朝天子 咏喇叭》是一首 ,选自 。作
者 , (朝代)散曲家。字 ,
号 。
3、朗读《满江红》。找出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6分)
4、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2)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5、《朝天 子 咏喇叭》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6、理解《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6分)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和李清照“ ”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的《琵琶行》中的“ ”,极言作者 。
7、文中写“喇叭、唢呐”作用的句子是 , (2分)
8、“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军愁”“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看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