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彼岸心
来源/射手座彼岸心(ID:bi_an_xin)
大姑姐带孩子来玩,在此之前,闺女兴奋的两个晚上没睡好觉。
哥哥想去步行街吃小吃,妹妹嚷嚷要坐公交车,还有一个更小的Q版妹妹,跟在屁股后面打转转。
老公出差不在家,只剩我一个主陪。
我把老二放家里给公婆,带着老大,和他们娘俩一起,公交出行。
星期日的晚上,步行街依然有很多人,两个孩子又蹦又跳走在前面,我俩在后面背着包,拎着水,跟在后面。
道路两边,各种大牌广告,各种小贩吆喝,两个孩子视而不见,径直奔向小吃街,他们的眼睛,只对食物具备聚焦功能:15元一个的“轰炸大鱿鱼”,12元一杯的蔓越莓青柠水、8元一个的特大炸鸡排,还有麦当劳“第二杯半价”的各种冷饮……我们十步一掏钱包,边走边吃。
小吃街俨然一个露天大厨房,烤串熬汤,煎炸烹煮,饱满的肉在铁板上发出“嘶嘶”的声音,油汁溢出来,又被重新抹上去;扇贝和粉丝在开水中翻滚着,“咕嘟咕嘟”的气泡和它们彼此拥抱,相互交换着味道……火气烟雾配着熙熙攘攘的喧闹声,人们放松的释放着自己的满足,享受着当下真实的生活。
有时候我想,烟熏火燎,雾气环绕,烟和雾,明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场景,却常常要放在一起说?正如天上人间一样,明明是两重境界,为什么总绑在一起?
我举着一支超长超大的肉串,一边吃,一边捏着纸巾,不断给孩子擦她那张满是油渍酱料的嘴。
五岁的孩子,食物是最大的欢愉,嘴里吃着,眼睛却看着别人,琢磨着接下来再要点什么。
“我带她去看看还想吃啥!”
姑姑看透她的心思,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我,拉着孩子的手,又钻进人群。
我坐在那,有点愣神儿,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融入这样的生活?
从小到大,我从来不吃路边摊,大学的时候,和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那么频繁的压马路,都从来没有对路边的食物动过心思。
第一次去老公家过年,大姑姐怕我不习惯,包饺子的时候,一直在讲她第一次去婆家的各种不适、各种想家。
我倒不想家,可是真的很不习惯。
一个从小在内陆生活,把所有鲫鱼、梭鱼、鲅鱼、鲢鱼都统称“鱼”,所有花蛤、蛏子、扇贝、海红都统称“贝壳”的人,突然面对天天无海鲜不欢,吃火锅都要拿蛤蜊汤打个底的一家人,真的不知道如何融入。饭桌上浓浓的海腥味,时刻提醒着我,“此妈”非“彼妈”。
从什么时够开始转变的呢?
大抵是有了孩子以后吧!
大宝小时候,夜里常常哭闹,有时一晚上要醒五六次,为了不耽误我们睡觉,婆婆主动把孩子抱过去,和衣而眠,甚至有几次,抱着孩子哄到天明。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考会计师,日日回去就关起门看书,隔着门缝,听到公婆在客厅,边看电视,边给老公细数孩子的各种聪明,各种伶俐,时不时还哄着她“别吵妈妈”,心里不由得感动起来。
从那时起,我真正体味到,我的孩子,她们不止是我的孩子,还是爷爷奶奶的亲孙女,是姑姑的亲侄女,他们真切的、无条件的爱着她们,完全不基于我的存在的,爱着她们。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别人对孩子的一句夸赞,都值得真心的感谢,更何况他们,如此掏心掏肺的爱她们。

其实说起来吧,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居家过日子,谁家又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漫长一生中,那些爱恨离愁、欢喜孤独,那些一念之间的心动与情愫,不都是刹那之间的点滴汇聚吗?
有个闺蜜,她老公的妹妹,一天俩电话,大事小事都得给哥念叨念叨。有次丢了钱包,晚上十一点打来长途,诉苦一个小时,全然不顾旁边还有个怀孕的嫂子。
要说吧,这是人家亲兄妹的事,你是不是管太多了?然而,只有真正结过婚的人,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不能言说的郁闷。
所以,我时时感恩,感恩我和孩子们接收到的,是纯正的爱,零添加、无负担,流水一般温润寻常,却又直沁心田。
三年前,我们掏出了几年积蓄,给婆婆买了套新房,一是为了孩子,回去能有更好的环境,二是为了表达,那些从没说出口的话。
现在,我也爱上了海鲜,尤其喜欢皮皮虾就啤酒,鲜香入口,畅快入身。每次看到那金澄澄的色泽,心里就挠的痒痒。
家是一个储蓄所,你投几枚感情币,我记一笔亲情账,它就越来越富有,底子厚了,心便不慌,有点零星支用,也完全无碍。
反之,若是你取几笔零花,我打若干白条,入不敷出,透支越来越多,破产散伙也只是早晚的事。
婚姻是场修行,成就的不仅是自己,还有父母、孩子,以及休戚与共的那个人。
婚姻里没有镁光灯,没有T形台。这里不谈诗和远方,却装的下湖海川江,没有黄金甲、七彩云,却处处闪耀着哲学的光芒。
婚姻里从来就没有谁对谁错,修修补补,不争不怨,才能顺水行舟,安常履顺。
说到底,哪里有什么修炼手册,通关秘籍,烟与雾只是一字之别,而天上人间也不过一念之差,只有实实在在的寻常,以及真真切切的琐碎,每一个女人,都是在这样的日月之中,读懂了婚姻,参透了人生。
※作者简介:彼岸心,财经专业,会计师。愿用走心的文字,印证自己对这世界的深情。微信公众号:射手座彼岸心(ID:bi_an_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