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丨波壳粒粒
编辑丨波壳粒粒
上期波壳粒粒写了《歇会吧!宝宝这些坏习惯不用改,反而越做越聪明!》之后,很多家长纷纷表示,对宝宝的吃手问题很困惑。
因为上期提到的这些不用改的“坏毛病”(包括吃手),主要针对的是1岁以内的宝宝,所以今天专门给大家讲讲吃手,希望能帮助大家解答一些困惑。

一、宝宝吃手原因汇总
01“口欲期”
1岁以内的宝宝吃手,一般都是从自己的小手开始,感知、探索这个世界。
02长牙
宝宝长牙会出现牙龈痒等不适感,宝宝就会通过吃手来缓解。
03心理需求
当宝宝缺乏安全感或情绪压力过大的时候,就会吃手。刚刚断奶、独立睡、父母争吵、到陌生环境等情况,都会造成宝宝通过吃手来满足心理需求。
比如有些宝宝白天不吃手,晚上睡觉吃手,就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二、怎样面对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吃手行为?
首先,大家必须明确一点,下面介绍的对待不同年龄的宝宝吃手行为的方式,只是根据大部分宝宝的发育规律来分类的。
但波壳粒粒在电脑前,看不到你们宝宝的发育状况、更不知道他们的精神状态,而宝宝吃手的原因从来就不是绝对的,所以具体原因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宝宝的身体、情绪状态来分析!
(1)0-3岁宝宝吃手,不用太过担心
1岁以内宝宝吃手,能感知、探索这个世界,有利于智力发育,过度干预,宝宝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吃手;
或者不吃手,却通过其他更糟糕的方式来满足欲望,容易形成焦虑、暴躁等不良个性。
3岁之前,宝宝还处在乳牙发育初步阶段,吃手还不至于对以后的齿型造成太大影响。即使乳牙长不齐,长恒牙时多点注意,还有机会长出一口好看的恒牙。
(2)3-4岁宝宝吃手,容易有齿型后遗症
3-4岁是牙床发育的关键时期,过度吃手可能导致齿型缺陷,如龅牙等。
如果3岁宝宝还吃手,除了帮助宝宝改掉坏习惯外,可以用手指朝宝宝吃手的反方向给宝宝轻轻按压,缓解吃手对齿型的损害。
(3)4-5岁宝宝吃手,要细心诱导
恒牙一般在6-13岁完成发育,所以6岁前帮宝宝改掉势在必行,其中又以4-5岁效果最好。
但大家一定不要失去耐心,强制阻止宝宝吃手,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怎么帮助宝宝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大家在使用下面的方法前,请先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分析出宝宝吃手的原因。
01用转移注意力代替语言教育甚至训斥
首先,粒粒不太赞同一直在宝宝耳边说“不能吃手,你应该怎样怎样”。因为你每说一次,其实都是在提醒宝宝记住吃手这件事。
当发现宝宝吃手的时候,可以在他不知不觉中轻轻把他的手拿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陪他玩玩具、画画,让宝宝去看、去摸。
慢慢地,宝宝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不再局限于吃自己的手,就算是手痒痒的,也能通过抓握其他东西得到满足。
要记住,帮助宝宝培养正确习惯,会比纠正错误习惯容易得多。
02不能使用过激行为
不管是什么原因,吃手都是对宝宝的一种快乐和满足,如果看到宝宝吃手就打骂,很容易会吓到他。
因为宝宝会产生一种混乱:我觉得这样很舒服,可是粑粑麻麻为什么骂我?难道让自己感觉舒服是错的吗?以后宝宝就容易情绪暴躁或过度压抑自己的感受。
另外,粒粒觉得给宝宝擦清凉油、辣椒水、缠布条也不是好方法,因为这会让宝宝不舒服,反而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手指上。
03多点陪伴宝宝,给他多点安全感,帮助他培养更强大的内心
当宝宝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吃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找出引起宝宝焦虑、不满的原因,给宝宝多点安全感。因为宝宝不安或寂寞无聊的时候,最容易吃手。
要积极引导宝宝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宝宝就会发现有比吃手更愉快的事情。
四、总结
01正常吃手:
帮宝宝洗干净手、剪好指甲,由他去!
02过度吃手:
多陪多玩,总之要让他有事可做,忘了吃手;注重宝宝的合理需求,让他满足、愉悦、有安全感。
03非常重要:
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吃手不完全是坏事,即使干预也不能强行阻止,要有耐心和方法。
本文由《孩子》杂志新IP号《波壳粒粒》综合整理,欢迎转发分享,如涉版权或需转载,请联系波壳粒粒处理,否则我们的律师叔叔会联系你哒~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