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7)

熟语典故探源(87)

 

乌合之众

 

    典出《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王莽在长安被绿林军杀死后,更始帝刘玄复兴汉统。由于王莽乱政,当时天下一些占领地盘的将军们,都仰仗势力,蠢蠢欲动。这年,耿弇二十一岁,他毅然辞别了父亲,去朝见更始帝刘玄。在得到更始帝的嘉奖后,耿弇便决心辅佐朝廷早日结束混乱的局面。

    耿弇经过宋地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刘骜的儿子子舆。王郎在邯郸起兵,想要夺取政权。随从耿弇的两个小官听说“刘子舆”起兵的消息,便跟耿弇说:“刘子舆是汉成帝正统,我们还是归顺他吧!”耿弇把住剑柄,激昂地说:“子舆这坏蛋,早晚要被我活捉,我去调渔阳、上谷的兵马,回程再约上太原、代郡的人马,几十天后我回来,我的战车就将碾碎这帮子‘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先知先觉

 

    典出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孟子的弟子万章向孟子询问:“有人说‘伊尹为商汤做厨子,目的是向商汤讨求好处’。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没有这样的事。伊尹不是这样的人。他在莘国郊野种庄稼时,以尧舜之道为乐。生活虽然清贫,却悠然自得。起初,商汤派人送厚礼聘请他,他拒绝道:‘我为什么要接受聘请呢?我现在生活在田野之中,以尧舜之道为乐,多么快活!’后来,商汤多次派人聘请他,终于使他改变了主意,他说:‘我与其墨守尧舜之道,不如使商汤成为尧舜般的圣君,让百姓们感受尧舜盛世。上天创造众生,就是‘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我是百姓中的先知者,我不去使百姓们觉悟,又让谁去呢?’”

    “先知先觉”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

 

相敬如宾

 

    典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臼季出使别国,途径冀地时,见到前室旧臣郤芮之子郤缺在田间锄草。当时正值午饭时间,郤缺的妻子提着饭菜来给郤缺送饭。只见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着郤缺拜了一拜,而后小心翼翼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再次恭恭敬敬地行礼,请他就餐。丈夫郤缺庄重地把饭接过来,也毕恭毕敬地向妻子还礼,祝福以后再用饭。妻子在丈夫用饭时,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着他吃完,然后收拾餐具,最后辞别丈夫而去。

    郤氏夫妇的这一系列的举动给晋国大夫臼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臼季回国后向晋文公赞扬郤氏夫妇的美德,他说:“郤氏互敬,相待如宾。”

    “相敬如宾”亦作“相待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笑里藏刀

 

    典出《旧唐书·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唐太宗时,有一个叫李义府的小官,他很擅长溜须拍马,因此官运亨通。他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能保证做到始终笑容可掬,满面春风,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但其实他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只要是不听他的,他便千方百计的阴谋陷害,甚至要置人于死地。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里说他“笑中有刀”。

    唐高宗时,李义府已经升为了侯爵,他仗着皇上的宠爱,伙同子、婿,穷奢极欲,卖官鬻爵。一次,皇上委婉地提醒他要加以收敛,李义府居然大怒,咬牙切齿地问:“是谁向陛下说的?”皇上说:“你何必问我从哪里知道的呢?”君臣不欢而散。不久,李义府终因卖官而被长期流放。

    后来,“笑中有刀”也称为“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951/955830622527.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有

一、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44篇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运用题复习指导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发表在2012年10月17日《考试指南报》(高考语文)第14期(总第4974期)责编:王才焕(郭吉成)---144篇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 杜鹃啼血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陈凯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关于典故,《辞海》的解释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在阅读古诗

声明:《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7)》为网友女汉子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