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 论孝道文化的被冷漠和孝道文化的不应被冷漠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论孝道文化的被冷漠和孝道文化的不应被冷漠”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古代有关孝道的论述极多,古人有关重视孝道的论述

与事例也极多。在早期的儒家经典小,对孝道的论述是比

较朴实而可行的,如孔子所说的:“父在,观其志;父投,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①<论语。学而>“生,事之以 札,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孟子所说的: “世俗所谓不 孝者五:惰其四支(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奔

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

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

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①《孟子。离娄下》就是在 两干多年之后的今天,孔子和孟子的这些言论,也仍然是

正确而应当加以提倡的。

可是,自汉代“使天下诵降经》”④以来,长期以来

国家对天下士民的要求都是“孝梯力田”,在不少人的心目

中,甚至认为“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

为”。 ④!从晋代的晋元帝、晋武帝亲注《孝经》以来,历代

帝王亲自注解、讲说《孝经》者比比皆是。懒lJ是在唐代,

科举制度是以明经科为首,明经科又以《孝经》为首。庸

玄宗更是两注《孝经》颁行天下,命令普天之下必须家藏

《孝经》而诵读之,还亲自书写《孝经序》立于国学,以至

于臣下李齐古等四十余人在上表中称:“《孝经》者,天经

地义之极,至德要道之源,在六经之上,为百行之本。”一

直到涪代,顺治、雍正二帝还在亲自主持注释《孝经》,颁

行天下。由于历代统治者是如此地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过

度地加以重视.而和万事万物一样,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必

然出现错误,甚至于走向荒谬。最典型的例证,一类是见

于行动的.如东汉的向拥。据《后汉书·独行·向糊传》载,

当此公官居朝中侍中的重位时,张角军起,上下震动,纷

纷议论退兵之计,向初“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

兴兵,但遗格于河上北向读《孝经》,碱自当消灭。中常侍

张让谗颧不欲令国家命将出师,疑与角同心,欲为内应。

收送黄门北寺狱,杀之。”第二类是只有议论的,如元人陈

继儒,此公在为沈易的《孝经夯训》所作的《序》中说:

“余尝观六朝高人名士,祟信《孝经》,或以殉葬,或以荐

灵,病考诵之枫愈,斗考诵之辆解,火考诵之辆止,盖

《孝经》之不可思议如是。若使家诵户读,童而习之,白首

而不已焉,上非此无以举,下非此无以学,孝感所至,能

令酸泉出,异草生,大泵同乳,乌鹊同巢,盗贼驰,兵过

而不敢过孝于乡。”所以会有这类过度而出现的荒谬,除了

在一些民间传说中出于对孝道的崇敬而出现的一些有明显

夸饰的故事之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统治集团中一些人

别有用心地进行歪曲而加以利用,从而也就造成了在有关

孝道的论述之中出现了苦干的不实、不妥、不应当、不正

确的种种糟粕。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将对父母的孝加以强化,纳入了维护封建政治秩序的 族权,成为了著名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理论基 础和组成部分。

将原本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互敬互爱、相辅相成的互

动关系加以正面地强调,甚至走向极端。本来,在《左传· 隐公三年>中讲的著名的“六顺”是“君义、臣忠;父慈, 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在的L1己·礼运》中讲 的著名的“十义”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梯;夫义, 如听;长惠.劝顺;君仁,臣忠.十考谓之人义。”一直到 了南北朝时,著名学者额之推在《额氏家训》中还明确指 出: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 顺*”可是后来的有关说教却愈来愈片面,只讲于孝而不讲 父慈,进一步就更是走向极端.出现了著名的“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父要于亡,子不得不亡”的一系列主张。

与上述情况相仿,就是不再强调晚辈对长辈的诤谏,

即我们在前面曾经引述过的《孝经·谅诤章第十五》中明确 地指出过的:“故当不义,了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 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厂而 是一味强调愚孝,不但不能诊谏,而且还要“子为父隐, 臣为君隐”。

片面强调宗法制度下的父传子继的重要件,以无儿子

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 论孝道文化的被冷漠和孝道文化的不应被冷漠

传宗接代为大不孝,这就是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并由此而推衍为不娶要为大不孝、妻子无生 育为大不孝、生女儿不生儿子为大不孝,从而为歧视虐待 妇女、男子三妻四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将在孔孟学说和《孝经》论述中原本是比较朴实可行 的孝道言行逐渐加以复杂化和制度化,要求子孙要以极为 复杂的繁文绳节去尽章,甚至在父母死后要用一整套几乎 是不近情理、不顾人道地去尽孝,例如古时最常见的“三 年不丧”的那一整套规定,就是古代很多真心的孝子也是 很难做到的,在今天当然更是不值一提了。

应当指出,上述的这些东西严格说来都是有其政治目 的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皆有之的孝心都与忠君联系起 来,将原本是对于对孝道的要求更进一步地移于对封建帝 王的忠君意识上去。例如,宣扬“父要子亡,子不得不 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君要臣死p臣不得不死”;宣扬 “子为父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臣为君隐”。所以,对 于这一类糟粕,我们是很容易加以区别并加以唾弃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051/134744017887.html

更多阅读

浅论《文心雕龙·知音》中的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篇

浅论《文心雕龙·知音》中的知音摘要:几千年来,寻求知音一直是文人墨客心底最炽热的渴望,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逢更是感慨自古文人相轻的症结之所在。本文旨在探讨知音之难的原因,和成其为一个知音该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

构建企业文化 论如何构建特色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提高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

晋江特色文化 论“晋江模式”的特色

     “晋江模式”作为一种经济发展道路,它是晋江的发展道路,相对于其它三种模式,晋江模式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地域文化  晋江模式的形成与它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晋江的文化概括起来说就是中原文化、

声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 论孝道文化的被冷漠和孝道文化的不应被冷漠》为网友看清所以看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