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宋朝的官帽看上去非常的滑稽,在纱帽后面加上了两根长长的翅膀,远远看去好像人头上长了两根牛角一样。然而,大臣们每天上朝都要戴着这样的帽子,尽管难看又难受,却也没有办法,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是戴一顶可笑的帽子呢?但我们不禁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设计,其中包含了何种文化底蕴,抑或是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相大白之后,原来又是某人的一次处心积虑。
宋朝的官帽非常奇特,在帽子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两个翅膀。远远看去,就好像人头上长了两个“牛角”一样。看过《包青天》之类电视剧的人应该对此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宋代的官员很好认。相传在北宋时期,就曾发生过一个因官帽而识人的故事。一次,大宋的宰相寇准,为了视察民情,微服私访,游历于河南开封一带。所谓微服,即是穿着民装,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当寇准向一位老汉问话的时候,尽管“洗尽铅华”,不摆官威,不刷官腔,但老汉却吓得两腿发软,几乎说不出话来。
寇准不明所以,就对老汉说:“我不过是个平凡的书生,老人家何必如此惧怕,不妨随便一些。”老汉回答道:“相公是位官爷,草民怎敢无礼呢?”听到此言,寇准一惊,连忙审视自己,但看了半天也不觉得自己何曾露出“马脚”,心想这位貌似普通的老汉可能是位高人,于是便对他行礼,说道:“老丈眼力过人,你我素不相识,便能识破我的身份,真乃世外高人也!”老汉低头颔首道:“官爷别折杀草民了,老汉我不过是一介平民,怎敢称为世外高人!之所以能看出相公您是位官爷,是因为刚才您走过窄巷的时候,总是侧着身子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帽子。如果相公您不是当官的常戴长翅的官帽,又怎会不自觉地有这种反应呢?”

寇准闻言,低头不语,又好像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在今天看来,宋朝的官帽看上去非常的愚蠢、可笑。宋朝之前,这种官帽既不是文化特征,又没有特殊的含义,为什么宋朝当官的要戴这种官帽呢?所谓空穴来风,任何事情的由来肯定是有原因的,但这个原因和这个帽子一样,听起来也是那么的可笑。因为发明这个帽子的人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而之所以将官帽设计成如此造型,只是为了避免大臣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看电视都知道,在朝上,太监总是一句:有本上奏,无本退朝。要谈论,当然是对着皇帝说了,在私下窃窃私语确实很容易招来皇帝的反感。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又何必有此“小人行为”呢?看上去,赵匡胤是有理的,其实这也不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