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台湾郑成功军队谍报不发达:“炮毙顺治”仅传说

一位23岁的皇帝正当年富力强,却突然撒手人寰―――历史上关于清朝皇帝顺治之死,一直有许多猜测。他因何而死?得天花,还是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请看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对顺治死因之新解。

顺治之死是清朝十大奇案之一。之前流传较广的有顺治出家并圆寂于五台山,但更多学者认为顺治死于天花。随着近年一本手抄本《延平王起义实录》的出现,其中称:“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虏顺治实在在思明(即厦门)港被炮击没”,因而因应了“顺治是被郑成功炮毙于筼筜港,郑成功得时机收复台湾”的民间传说,一度引发我市有关学者们的热议。

长期研究郑成功史迹的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研究员,退休后在阅读史料时意外地发现,这一“有人密启”或民间传说虽不足以为信,但这一史实却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顺治并未出征厦门,却有大人物战死厦门

何丙仲曾任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他说,顺治没有死于厦门的最大根据,就是顺治并未亲征,也就是说,顺治根本就没到过厦门。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当政时,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是他的心腹大患。清政府对郑成功很忌讳,一度想把他招安,均遭拒约,终使顺治帝于1660年下决心派兵出征,围剿郑成功军队。

何丙仲认为,历来的文献,如杨英的《先王实录》、阮旻锡的《海上见闻录定本》等,对清军投入于征厦的兵力都比较笼统,连清将的姓名官爵也一片混乱,例如《海上见闻录》出现过 “昂邦章京”,“二等虾”、“梅勒”、“红带梅勒士心秀”;《先王实录》为“昂拜章眼红”、“真满哈喇士心”、“真满呢马勒、石山虎。” 黄宗羲《郑成功传》则为“哈喇士星”等等,因为满汉文化存在差异,连文献读来都不知所云。“因而才会有顺治亲征厦门的传说产生。”

他查阅《清史稿》,发现参加厦门之战的确实有一大批满洲贵族,或为皇亲国戚,或为重臣之裔,其中有努尔哈赤之侄务达海,三等侍卫署甲喇额真和托,战死在厦门的有甲喇额真赫特赫(死后“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觉罗拜山之子莫洛浑(死后“赠三等伯,諡刚勇”)、阿哈丹(死后“卹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皇太极十六大臣之一的萨弼翰之孙哈尔弼(死后“授拖沙喇哈番”)等。头衔和规格之高,是郑成功前所未遇。当时清郑双方存在文化差异,加上情报工作也未必到位,以至于有人发生误会,误以为炮毙的是顺治皇帝本人,便向郑成功“密启”。

当时这种误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带兵到厦门的这个达素,《海上见闻录》等文献都说他厦门兵败后,到福州吞金自尽。其实不然,《清史稿》记载他兵败后,当年被“召还”,康熙八年(1669年)因鳌拜而受牵连落职,不久官复原职后,才去世。

郑成功谍报不发达,炮毙顺治成美丽传说

关于顺治皇帝是在厦门被郑成功的军队炮轰而死的说法,在2004年提出,这种说法的首倡者的依据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

《延平王起义实录》是泉州南安的郑成功后裔郑梦彪提供的,只是手抄本,而且年代久远,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仅能作为参考资料,但不能作为史料。

但在厦门,“顺治帝被炮毙于筼筜湖”这一说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一些地方人士也赞同这一说法。这是为什么呢?何丙仲也分析了其原因:当时谍报系统又不发达,郑成功与清政府来往不多,对清军内务、机构不熟悉。郑军大炮击中了清军那些讲究高规格排场的皇亲国戚、龙子龙孙以后,郑成功一方误认为击毙皇帝,就不值得奇怪了。“虽然郑成功本人‘当时恍惚,未敢信耳’(《延平王起义实录》),但这个传说却已流入厦门民间,流传至今。”何丙仲说。

郑成功 台湾郑成功军队谍报不发达:“炮毙顺治”仅传说

少帝染病逝于北京,郑成功得机收复台湾

至于顺治真正死因,何丙仲最近在阅读明末清初一些有关西洋耶稣会教士的文献中,也发现一些有趣而且有价值的史料。

话还要从来自德意志的耶稣会士汤若望说起。1651年,顺治皇帝亲政。大学士范文程引见汤若望给顺治皇帝。汤若望不仅给皇太后治好了病,还给后来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治好了病。此后,顺治向汤若望请教天文、历法、宗教等学问,还向他请教治国之策,交往甚密。年轻的顺治和60岁的汤若望的关系有如孙辈之对待祖父。在汤若望眼中,顺治具有审慎、公正的品质和正确的判断能力,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暴躁的脾气,对迷信活动的爱好,以及极度沉湎女色的天性。他对转变顺治为天主教徒的愿望从未削减,虽然1658年后,因受到太监和僧人的影响,顺治与汤若望的关系有所弱化。

1660年,董鄂妃因病去世,顺治伤心至极。照汤若望的话说,顺治本来已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又在旷日持久的葬礼和道场上大受折腾,于是在董鄂妃死后四个半月,染上天花,三天后即1661年2月1日也死了。

当皇帝奄奄一息的时候,汤若望还去看望过他。顺治看了一眼他事先准备的以死亡与永恒为主题的劝导词,表示说在他痊愈之前不想进一步讨论这个题目,汤若望在日记中写道。

何丙仲据此推断顺治死于北京是不争之实,死因是感染天花。
不可否认的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有一段相关文字,是以往郑成功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其文为:“报伪朝顺治崩,太子即位,是为康熙。藩喜曰,伪朝大丧,且达素新败,虏必无暇南顾矣,我当速取公夷为根本地,然后再图北征。”文中所说藩,就是郑成功。已故的张宗洽先生认为,这段文字解释了郑成功对攻台时机的选择,具有相当高的史学价值。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民众公认的民族英雄。顺治去世后,年幼康熙继位。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强行占领达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为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351/68822146825.html

更多阅读

中华历史十大名将: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

郑成功为什么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重温一下他收复台湾的艰难过程和丰功伟绩是国人对他的敬重和纪念。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进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朝建立。明朝残余势力逃到尚未被完全“统一”的南方,次年明朝遗

麦克阿瑟评价彭德怀 朝鲜战争

李冬梅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杜鲁门总统拒绝承认新中国,但美国国会中的保守势力还是给了他巨大的压力,要求他对华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并在台湾建立军事基地。由于担心美国的人员伤亡,杜鲁门不愿派遣10个师的军队来

画家吴石儒简介 吴石案 吴石案-简介,吴石案-案件始末

“吴石案”是指1950年3月1日,时任台湾当局“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的吴石,据称由于受被破获的“中共台湾省工委事件”牵连,被台湾特务机关秘密逮捕,罪名是“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吴石案_吴石案 -简介吴石案是1949年至1950年中华民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反思5篇

反思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反思今天在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第十册23课《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赤嵌(kan)楼一词,“嵌”在文中明确标出是(kan)的第四声。学生提出疑问:在字典中“嵌”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qian)的第四声,不是

声明:《郑成功 台湾郑成功军队谍报不发达:“炮毙顺治”仅传说》为网友清新少女贩卖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